邛僰
注音
ㄑㄩㄥˊ ㄅㄛˊ
词语释义
1.汉代临邛﹑僰道的并称。约当今四川邛崃﹑宜宾一带。后借指西南边远地区。
词语解释
汉 代 临邛 、 僰道 的并称。约当今 四川 邛崃 、 宜宾 一带。后借指西南边远地区。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脂车秣马辞乡国,策轡西南使 邛 僰 。” 宋 曾巩 《祭袁太监文》:“峨峨 邛 僰 ,货走京师。” 清 陈学洙 《燕京杂咏》之三:“ 碧鸡 久説通 邛 僰 ,白雉初闻贡 越裳 。”
引证解释
⒈ 汉代临邛、僰道的并称。约当今四川邛崃、宜宾一带。后借指西南边远地区。
引唐骆宾王《畴昔篇》:“脂车秣马辞乡国,策轡西南使邛僰。”
宋曾巩《祭袁太监文》:“峨峨邛僰,货走京师。”
清陈学洙《燕京杂咏》之三:“碧鸡久説通邛僰,白雉初闻贡越裳。”
邛僰的网络释义
邛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故地名。邛城
邛,邛地在济阴县。从邑,工声。按汉书外戚侯表,邛城属济阴,此地字盖城字之误。…在今山东东昌府。——《说文通训定声》
(2) 中国古州名 。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3) 山名。即邛崃山 。在四川省荥经县西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诗·小雅·巧言》
英文翻译
in distress; a m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k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g2 [台湾四县腔] kiung2 [客英字典] kiung2 [梅县腔] kiu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g2 [台湾四县腔] kiung2 [客英字典] kiung2 [梅县腔] ki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蛩 | 渠容 | 羣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gʰĭwoŋ | gyung/giv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