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躁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急躁。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七》“道躁”:“道当为遒,字之误也。遒,急也,字本作逎。《説文》曰:逎,迫也。《广雅》曰:逎,急也。《楚辞·招魂》曰: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是遒为急也。遒躁二字连读,犹言急躁耳。”
引证解释
⒈ 急躁。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七》“道躁”:“道当为遒,字之误也。遒,急也,字本作逎。 《説文》曰:逎,迫也。 《广雅》曰:逎,急也。
引《楚辞·招魂》曰: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是遒为急也。遒躁二字连读,犹言急躁耳。”
遒躁的网络释义
遒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酋( )声。本义:迫近)(2) 同本义
遒,迫也。——《说文》
遒相迫些。——《楚辞·招魂》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楚辞·九辩》
(3) 又如:遒尽(迫近于尽头)
(4) 终竟;完尽
肮脏仪刑在,惊呼岁月遒。——宋· 苏轼《滕达道挽词二首》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诗·商颂·长发》
(5) 又如:遒变(骤变)
形容词
(1) 急迫。也作“迺”
遒,急也。——《广雅·释诂》
(2) 又如:遒迫(迫逐);遒忽(匆遽;急速);遒进(骤进,大有长进);遒捷(短促急骤)
(3) 强劲;强健;有力
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南朝宋· 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
(4) 又如:遒文(文笔强劲有力);遒逸(形容文章内容、词藻的强健奔放);遒紧(形容诗文的刚健严谨);遒丽(指书、画、语、文的强劲富丽)
(5) 刚强
库狄干鲜卑老公, 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北史》
(6) 坚固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诗·豳风》
(7) 美好
遒文丽藻,方驾曹王俊迈,联横许郭。——刘孝林《广绝交论》
(8) 又如:遒泽(美好而有光泽);遒雅(美好风雅;不粗鄙);遒旨(超逸的意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2 ciu1 siu2 [客英字典] ciu2 siu2 [台湾四县腔] ciu2 ciu1 siu2 [梅县腔] ciu2
◎ 潮州话:优5(由)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遒 | 即由 | 精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ziou | tsĭə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躁,疾也。——《说文》。字亦作躁。
羽杀则躁。——《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
躁者不静。——《管子·心术》
巽为躁卦。——《易·说卦》
震为决躁。
处必掩身毋躁。——《礼记·月令》。注:“动也。”
狗赤股而躁。——《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郑注:“不安静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韩非子·喻老》
(3) 又如:躁暴(暴躁;急躁);躁妄(急躁轻率);躁忿(急躁易怒);躁扰(急躁好动);躁静(急躁与宁静);躁率(急躁轻率)
(4) 急疾;迅速
脉三动而躁。——《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迎躁盛,喘息气逆。——《素问》
(5) 又如:躁速(迅速);躁疾(迅速;急躁);躁盛(脉博的跳动疾速有力)
(6) 浮躁;不专一
好变动民曰躁。——《周书·谥法》
离位之谓躁。——《韩非子·喻老》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 又如:躁易(浮躁,轻佻);躁戾(浮躁暴戾);躁气(浮躁的气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5 [东莞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客英字典] c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梅县腔] cau5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竈 | 則到 | 精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tsɑu | cauh/z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