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壮

qiú zhuàng [ qiu zhuang]
繁体 遒壯
注音 ㄑ一ㄡˊ ㄓㄨㄤˋ

词语释义

雄健。

词语解释

  1. 雄健。

    《旧唐书·文苑传下·杜甫》:“ 建安 之后,天下之士遭罹兵战, 曹氏 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寃哀悲离之作,尤极於古。”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后述》:“愚前述虽已恣道其遒壮悽艷矣,而终不能研其才外之致,是以掷笔狂叫,寄之他生。”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 李于鳞 取 魏 晋 乐府古异难通者,句摘而字效之,学者始以艰涩遒壮者为乐府,而以平典者为诗。”

引证解释

⒈ 雄健。

《旧唐书·文苑传下·杜甫》:“建安之后,天下之士遭罹兵战, 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寃哀悲离之作,尤极於古。”
唐司空图《注<愍征赋>后述》:“愚前述虽已恣道其遒壮悽艷矣,而终不能研其才外之致,是以掷笔狂叫,寄之他生。”
清冯班《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李于鳞取魏晋乐府古异难通者,句摘而字效之,学者始以艰涩遒壮者为乐府,而以平典者为诗。”

遒壮的网络释义

遒壮

  • 遒壮,雄健。《旧唐书·文苑传下·杜甫》有记载。
  • 汉字详情

    qiú [qiu]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USGP
    五行:
    吉凶:
    仓颉: YTCW
    四角: 38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酋( qiú)声。本义:迫近)

    (2) 同本义

    遒,迫也。——《说文》

    遒相迫些。——《楚辞·招魂》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楚辞·九辩》

    (3) 又如:遒尽(迫近于尽头)

    (4) 终竟;完尽

    肮脏仪刑在,惊呼岁月遒。——宋· 苏轼《滕达道挽词二首》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诗·商颂·长发》

    (5) 又如:遒变(骤变)

    形容词

    (1) 急迫。也作“迺”

    遒,急也。——《广雅·释诂》

    (2) 又如:遒迫(迫逐);遒忽(匆遽;急速);遒进(骤进,大有长进);遒捷(短促急骤)

    (3) 强劲;强健;有力

    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南朝宋· 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

    (4) 又如:遒文(文笔强劲有力);遒逸(形容文章内容、词藻的强健奔放);遒紧(形容诗文的刚健严谨);遒丽(指书、画、语、文的强劲富丽)

    (5) 刚强

    库狄干鲜卑老公, 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北史》

    (6) 坚固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诗·豳风》

    (7) 美好

    遒文丽藻,方驾曹王俊迈,联横许郭。——刘孝林《广绝交论》

    (8) 又如:遒泽(美好而有光泽);遒雅(美好风雅;不粗鄙);遒旨(超逸的意旨)

    英文翻译

    strong, unyielding, for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c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2 ciu1 siu2 [客英字典] ciu2 siu2 [台湾四县腔] ciu2 ciu1 siu2 [梅县腔] ciu2
    ◎ 潮州话:优5(由)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由平聲開口三等ciu/zioutsĭəu
    zhuàng [zhuang]
    部首: 329
    笔画: 6
    五笔: U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MG
    四角: 3411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士,爿( 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2) 同本义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3)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4) 豪壮;豪迈

    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晋书·谯刚王逊传》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壮游》

    (5)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6) 勇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魏策三》

    (7)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8) 宏伟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纪》

    (9)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10) 坚实,坚牢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

    动词

    (1) 增强

    《唐史拾遗》曰:“汝阳王王进尝于上前醉,不能下殿,上遣人掖出之。” 王进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

    (2) 又如:给他壮胆;壮声势

    (3) 长成年,长大

    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赌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管子》

    (4) 以…为壮美;赞赏

    单于壮其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甚可壮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识者壮之。——《明史》

    (5) 伤。通“戕”( qiāng)

    姤,女壮,勿用取女。——《易·姤》

    韩安国 壮趾, 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汉书》

    名词

    (1) 壮年 。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少壮不努力。——《乐府诗集·长歌行》

    比后壮乃问其母。(壮:成年。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用。长大成人。)——晋· 干宝《搜神记》

    (2) 灸法术语

    (3) 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4) 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5) 壮族的省称 。原作“僮”

    英文翻译

    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o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