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截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邀截;拦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伯美 ﹞且谓前奏稽迟,是必贼 蒙 使其兄司农丞 革 ,坐局行賕,遏截御笔之所致。” 元 郝经 《班师议》:“伺隙而进,如遏截於 江 黄 津渡。”
引证解释
⒈ 邀截;拦截。
引宋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伯美﹞且谓前奏稽迟,是必贼蒙使其兄司农丞革,坐局行賕,遏截御笔之所致。”
元郝经《班师议》:“伺隙而进,如遏截於江黄津渡。”
遏截的网络释义
遏截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2) 阻止
遏,止也。——《尔雅·释诂》
君子以遏恶扬善。——《易·大有卦》
夏王率遏众力。——《书·汤誓》
胜殷遏 刘。——《诗·周颂·武》
式遏寇虐。——《诗·大雅·民劳》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锄其直,遏其生气。——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又如:遏捺(按捺,遏止);遏密(指皇帝死后禁绝演奏作乐);遏讼(阻止诉讼);遏塞(阻塞);遏刘(抑制暴乱,阻止杀伐)
(4) 断绝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
(5) 又如:遏佚(断绝;丧失);遏绝(诛灭;灭绝)
(6) 阻击;抵御 。如:遏截(邀截;拦截);遏夺(拦路抢劫);遏御(阻挡防御)
(7) 伤害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诗·大雅·文王》
(8) 遮拦;遮蔽
扑击遏夺。——《吕氏春秋·安死》
片善亦不遏。——孟郊《投所知》
(9) 又如:遏阳(遮阳);遏逸(掩盖和丢弃);遏隐(遮掩;掩盖)
名词
堰
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水经注·鲍丘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ot7 [宝安腔] ot7 [客英字典] ot7 [梅县腔] ot7 [台湾四县腔] ot7 [客语拼音字汇] od5
◎ 潮州话:何安1(喝)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遏 | 烏葛 | 影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ʔɑt | qat/a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2) 同本义
巀,断也。——《说文》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
海外有截。——《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
不如截而行。——《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
截胫剖心。——《晋书·石季龙截记》
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世说新语·方正》
截趾适屦。——《后汉书·荀爽传》
(3) 又如:截头(尽头);截替(取代);截齐(齐截);截发留宾(截发剉荐。指竭尽全力招待客人)
(4) 拦阻;阻挡
截春山以北。——《穆天子传》。注:“犹阻也。”
径截辎重。——李华《吊古战场文》
(5) 又如:截没(截留吞没);截阻(拦阻);截途(当道,拦路);截杀(拦住攻杀);截拿(截拦捉拿);截拔(截留调拔);截战(拦住厮杀)
(6) 直渡;跨越
(7) 购买
怕无布绢,将现钱去长街上铺内截。——元· 宫天挺《范张鸣黍》
(8) 了结
钱给了不要紧,该多少我明儿还你就截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
(9) 又如:截了(结了);截日(即日)
(10) 斩齐;整齐 。如:截齐(形容非常整齐);截头(齐头);截截(整齐的样子)
量词
指物体截断后的片断、部分 。如:半截砖;一截木头;上半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et7 [东莞腔] cet8 [客英字典] ciet8 [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qiad6 [海陆丰腔] ciet8 ciet7 ziet7 [台湾四县腔] ciet8 ciet7 ziet7 [宝安腔] cet8
◎ 潮州话:zoi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