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藏

dùn cáng [ dun cang]
注音 ㄉㄨㄣˋ ㄘㄤˊ

词语释义

逃避隐藏。

词语解释

  1. 逃避隐藏。

    《魏书·长孙道生传》:“部帅 拾寅 遁藏,﹝ 长孙观 ﹞焚其所居城邑而还。”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蛟龙久遁藏,鱼鳖尽枯腊。”《觅灯因话·唐义士传》:“朝云兮龙顾,夕风兮虎步,遁藏兮狐与兔。”

引证解释

⒈ 逃避隐藏。

《魏书·长孙道生传》:“部帅拾寅遁藏,﹝长孙观﹞焚其所居城邑而还。”
宋苏舜钦《吴越大旱》诗:“蛟龙久遁藏,鱼鳖尽枯腊。”
《觅灯因话·唐义士传》:“朝云兮龙顾,夕风兮虎步,遁藏兮狐与兔。”

遁藏的国语词典

逃匿。

遁藏的网络释义

遁藏

  • 遁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dùn cáng ,释义为逃避隐藏。
  • 遁藏造句

    卑,我的伤痛在他们目光下无处遁藏……
    并非遁藏在大千世界之外,而是在大千世界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现在吗?如果她惹到了自己的头上,就别怪自己不客气,要知道,在读心术异能的面前,一切秘密都无所遁藏。
    建立公告、公示等制度,让违规操作和无序竞争的代理机构无处遁藏。
    这种灵药特别喜欢阳光,但又喜欢遁藏。
    把紧国门,贪官才跑不出去;加强国际合作,贪官跑到天涯海角也难遁藏。
    此外,许多古迹里仍然有人居住,一旦古老建筑里有了人气,又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腐蚀破坏就无处遁藏。
    过去只由环保部门监控难免会有死角,将群众都发动起来,污染源就无处遁藏。
    大风歌,是逍遥宫的镇宫绝学,逍遥宫多走与轻灵快变的修习线路,所以对风的掌控端是厉害非凡,远遁藏匿更是逍遥宫的拿手好戏。
    光学须从化学详,西人格物有奇方,但持一柄通明镜,大地山河无遁藏。
    罗玄一掌轻抚上聂小凤白玉无瑕的脸蛋,此刻的亡神血咒已遁藏入她体内深处,陷入了休眠。
    我的小心思被他看穿了吗?为什么在他面前,自己就像个透明人似的无处遁藏,连那一点点的心思都被洞悉到一览无余。文安初心忆故人 
    当然刚开始用着好,不长时间就坏了的东西,在追加评价下也无处遁藏。
    凳子上,轻轻拉下了头上带着的浅红色短发,露出假发下的黑色乌丝,一旁的高新文,此时蹲在了地上,只剩下颤抖,那西装下包裹的年轻身躯,恐惧无所遁藏。
    李建华说,正是由于基层干警的坚守职责、无私奉献,才使犯罪分子无处遁藏,才有了宁夏社会的和谐稳定,才有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业内人士表示,最近交通加大了对四平路、桥北等客车必经之路的违章查处力度,使得一些黑车在这些地区无处遁藏,纷纷“逃”进了小区这些更加隐蔽的场所。

    汉字详情

    dùn [dun]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RFHP
    五行:
    仓颉: YHJU
    四角: 32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盾声。本义:逃避)

    (2) 同本义

    遁,迁也。——《说文》

    遁,避也。——《广雅·释诂三》

    遁,犹回避也。——《后汉书·杜林传》注

    阳遁而不能蒸。——《国语·周语》

    平当逡遁有耻。——《汉书·隽疏干薛平传赞》

    (3) 又如:遁隐(避世隐居);遁天(逃遁天理,违背自然);遁命(逃避任命);遁俗(犹言逃避世俗);遁避(犹逃避)

    (4) 逃跑,逃走

    一曰逃也。——《说文》

    晋将遁矣。——《国语·楚语》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虎大骇,远遁。——唐·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遁世离群(逃离人世,过隐居生活);遁亡(逃亡);遁退(逃跑退却);遁奔(逃奔)

    (6) 迁移 。如:遁思(迁移;离去)

    (7) 隐匿 。如:遁疚(隐藏的疾病);遁隐(隐藏);遁影(隐藏形影);遁疾(隐藏的疾病)

    (8) 隐避;隐居 。如:遁夫(隐居之人);遁身(隐居);遁居(隐居)

    (9) 放纵;淫逸 。如:遁乐(淫纵逸乐);遁逸(放纵;不可约束)

    (10) 失 。如:遁逸(散失);遁舍(犹舍弃)

    (11) 欺 。如:遁饰(欺蒙掩饰)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oneself; escape

    方言集汇

    ◎ 粤语:deo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3 tun6 [宝安腔] tun3 [梅县腔] tun3 [陆丰腔] dun3 [客英字典] tun3 [东莞腔]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tun5 [客语拼音字汇] tun3 tun4
    ◎ 潮州话:多温6(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損上聲合口一等dʰuənduonx/duoon
    cáng,zàng [cang,zang]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NT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IMS
    四角: 44253

    详细解释

    cáng

    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zʰɑŋzang/dz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