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形

dùn xíng [ dun xing]
注音 ㄉㄨㄣˋ ㄒ一ㄥˊ

词语释义

遁形 dùnxíng

(1) 隐藏形迹;隐身

无所遁形
hide

词语解释

  1. 亦作“遯形”。犹言隐藏形体。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鬼无隐謨,物无遁形。” 晋 郭璞 《江赋》:“ 岷 精垂曜於东井, 阳侯 遯形乎大波。” 宋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诗:“有如君上明,下烛万类无遁形,光艳百世无亏盈。”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魎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2. 古代方士称有法术能隐身。

    《艺文类聚》卷三七引 南朝 齐 孔稚珪 《褚先生百玉碑》:“亦有羽化蜕蝉,触影遁形,神翥帝宫,迹留剑杖。”《太平广记》卷七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茅安道》:“二子径往修謁,意者脱为 晋公 不礼,即当遁形而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如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遯形”。

⒉ 犹言隐藏形体。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鬼无隐謨,物无遁形。”
晋郭璞《江赋》:“岷精垂曜於东井, 阳侯遯形乎大波。”
宋苏舜钦《永叔石月屏图》诗:“有如君上明,下烛万类无遁形,光艳百世无亏盈。”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魎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⒊ 古代方士称有法术能隐身。

《艺文类聚》卷三七引南朝齐孔稚珪《褚先生百玉碑》:“亦有羽化蜕蝉,触影遁形,神翥帝宫,迹留剑杖。”
《太平广记》卷七八引唐薛用弱《集异记·茅安道》:“二子径往修謁,意者脱为晋公不礼,即当遁形而去。”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汉时, 解如辜、张貂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遁形的国语词典

隐藏形迹。

如:「无所遁形」。

遁形的翻译

英语: to vanish, to hide, to cover one's traces
法语: disparaître, se cacher, couvrir ses traces

遁形造句

包公办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无所遁形。
天上闪烁的繁星,是你明亮的眼睛,照亮你的前程,让你无所阻碍;地上翩然的蝴蝶,是你迷人的微笑,牵扯我的神经,让我无所遁形。
你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狼狈无处遁形。
所有的虚幻,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社区电子眼,令小偷小摸无处遁形。
昨夜今晨,记者随联合工作组来到北辰区淮河道近外环线路口执法检查,现场设置了三道卡扣,让机动车“墨斗鱼”无处遁形。
江成甚至能够感觉到那红色热流内蕴含着的强大能量,所过之处,让他体内的杂质无所遁形,让他的骨骼变得更加密致,让他的肌肉变得更加坚韧。
这件抢案由于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无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每个爱过的人心里都会留下一个黑影,随着年华的漫漫老去,渐渐销影遁形。
他嫉恶如仇,叫那些魑魅魍魉无所遁形,最终引颈受戮。
任其设“暗哨”,监控“可疑”车辆,所谓的伎两在这条路的施工中,都无所遁形。
这样做固可使贪吏无所遁形,但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却也易生流弊,审理者务为严酷以邀上恩,株连蔓引,往往累及无辜。
银行家们现在都过遁形远世的日子去了。
腐败的侥幸总是来自“暮夜无知者”,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完善官员房产乃至财产申报制度,“房腐”才无处遁形。
唯一不像的大约就是目光,邵振嵘的目光总是像湖水一样,温和深沉,而他的目光却像海一样,让人有一种无可遁形的波澜莫测。匪我思存 
让罪恶曝尸荒野,让丑陋无所遁形,让那些肮脏的伪君子,尝到恶魔的镰刀。耳雅 
也就是说,要将失职尤其是猫鼠同眠的“猫”与“老鼠”一起抓一起打,而且要出重拳、下猛药,使得老鼠无法藏身遁形。
岁末冬残,急景雕年,灵猴即将遁形,金鸡转眼报晓,年味已浓。
天上闪烁的繁星,是你明亮的眼睛,照亮你的前程,让你无所阻碍;地上翩然的蝴蝶,是你迷人的微笑,牵扯我的神经,让我无所遁形。想你在心底!
将项目至于高度透明的状态下,那些惯例上的暗箱操作将无以遁形,谁还敢吃了熊心豹子胆胡乱伸手呀。

汉字详情

dùn [dun]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RFHP
五行:
仓颉: YHJU
四角: 32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盾声。本义:逃避)

(2) 同本义

遁,迁也。——《说文》

遁,避也。——《广雅·释诂三》

遁,犹回避也。——《后汉书·杜林传》注

阳遁而不能蒸。——《国语·周语》

平当逡遁有耻。——《汉书·隽疏干薛平传赞》

(3) 又如:遁隐(避世隐居);遁天(逃遁天理,违背自然);遁命(逃避任命);遁俗(犹言逃避世俗);遁避(犹逃避)

(4) 逃跑,逃走

一曰逃也。——《说文》

晋将遁矣。——《国语·楚语》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虎大骇,远遁。——唐·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遁世离群(逃离人世,过隐居生活);遁亡(逃亡);遁退(逃跑退却);遁奔(逃奔)

(6) 迁移 。如:遁思(迁移;离去)

(7) 隐匿 。如:遁疚(隐藏的疾病);遁隐(隐藏);遁影(隐藏形影);遁疾(隐藏的疾病)

(8) 隐避;隐居 。如:遁夫(隐居之人);遁身(隐居);遁居(隐居)

(9) 放纵;淫逸 。如:遁乐(淫纵逸乐);遁逸(放纵;不可约束)

(10) 失 。如:遁逸(散失);遁舍(犹舍弃)

(11) 欺 。如:遁饰(欺蒙掩饰)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oneself; escape

方言集汇

◎ 粤语:deo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3 tun6 [宝安腔] tun3 [梅县腔] tun3 [陆丰腔] dun3 [客英字典] tun3 [东莞腔]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tun5 [客语拼音字汇] tun3 tun4
◎ 潮州话:多温6(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損上聲合口一等dʰuənduonx/duoon
xíng [xing]
部首: 326
笔画: 7
五笔: GA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HHH
四角: 124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词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英文翻译

form, shap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丰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gheng/hengɣieŋ

遁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