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常

yú cháng [yu chang]
注音 ㄩˊ ㄔㄤˊ

词语释义

逾常 yúcháng

(1) 不同寻常

欣喜逾常
be out of the ordinary;unusual

引证解释

⒈ 超过寻常。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蛮王以连姻大国,喜幸逾常。”
清钱大昕《钱辛楣先生年谱》:“嘉庆戊寅,遭先祖之丧,(先君)哀毁逾常,鬱鬱不自释。”
潘景郑《寄沤賸稿·谨题先大父画兰卷后》:“咸丰甲寅, 文恭公薨,哀痛逾常。”

逾常的国语词典

超过平常。

如:「抢匪作贼心虚,逾常的动作终于露出破绽。」

逾常的网络释义

逾常

  • 逾常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超过寻常。
  • 逾常造句

    有几件事可以说明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
    奇妙似幻境,病人们在舒舒服服中享受了一段天眼通的神仙时光;所有病灶在一支烟的时间之内消失得一干二净,一切癌细胞均被杀灭精光,人们感到活力逾常,飘然如仙。
    他出手即不留情,着着狠辣逾常,莫非与这人有甚过节不成?
    先是,宫中须索稍逾常度,重诲辄执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绝。
    绶材器不逾常品,事兄嫂过谨,为时所称。
    法子倒是有的,只不过凶险逾常,稍有差池,便……
    臻至这等境界,浑身坚硬逾常,几乎是刀剑难伤,与少林的金刚不坏神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WGEP
    五行:
    仓颉: YOMN
    四角: 38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俞声。本义:越过,经过)

    (2) 同本义

    (3) 又如:逾迈(走过;时光易逝);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跳墙钻洞);逾墉(越过城墙);逾墙(越过矮墙);逾假不归(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逾轨(越轨)

    (4) 超过;胜过

    无敢昏逾。——《书·顾命》

    日月逾迈。——《书·秦誓》

    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于三百也。——汉· 王充《论衡·气寿》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宣帝纪》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逾千(超过一千);逾出(突出,超过一般);逾立(超过三十岁);逾世(超过当代人);逾冠(超过二十岁)

    (6) 指晋升职位

    臣不逾级,则主位安。——汉· 贾谊《服疑》

    (7) 又如:逾格(破格);逾进(超级提升)

    副词

    (1) 通“愈”。更加

    美超远而逾迈。——《楚辞·九章·哀郢》

    乱乃逾甚。——《淮南子》

    (2) 又如:逾加(更加);逾甚(更甚,过甚);逾世(更加放纵)

    形容词

    (1) 远

    福逾刺凤。——《汉书·叙传》。注:“远也。”

    毋踰言。——《礼记·投壶》

    志之所在,踰于千里。——《淮南子·主术》

    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晋· 潘岳《寡妇赋》

    (2) 又如:逾言(遥相谈话);逾处(远离居处);逾望(遥望;远望)

    英文翻译

    go over, pass over, excee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jy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ri5 [客英字典] ji2 ji3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3 ji2
    ◎ 潮州话:而污6(裕)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朱平聲合口三等jyo/jujĭu
    cháng [chang]
    部首: 318
    笔画: 11
    五笔: IPK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BRLB
    四角: 9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量词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形容词

    (1) 恒久;长久不变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副词

    (1) 经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梅县腔] shong2 [东莞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台湾四县腔] song2 [沙头角腔] song2 [宝安腔] song2 [海陆丰腔] sh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jangʑ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