逭遁

huàn dùn [ huan dun]
注音 ㄏㄨㄢˋ ㄉㄨㄣˋ

词语释义

1.逃跑;逃避。

词语解释

  1. 逃跑;逃避。

    鲁迅 《古籍序跋集·<俟堂专文杂集>题记》:“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孑身逭遁。”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子英 令续任,因诺暂理,然不受约书,图可随时逭遁。”

引证解释

⒈ 逃跑;逃避。

鲁迅《古籍序跋集·<俟堂专文杂集>题记》:“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孑身逭遁。”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子英令续任,因诺暂理,然不受约书,图可随时逭遁。”

逭遁的网络释义

逭遁

  • 逭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àn dùn,是指逃跑;逃避。
  • 汉字详情

    huàn [huan]
    部首: 306
    笔画: 11
    五笔: PNHP
    五行:
    仓颉: YJRR
    四角: 333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逃避

    逭,逃也。——《说文》

    行相避逃谓之逭。——《尔雅·释言樊》

    (2) 又如:逭署(避署);逭诛(逃避杀头);逭责(逃避责任);逭咎(逃避责任)

    (3) 免除

    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衣百领,肯之乎?——《聊斋志异》

    (4) 又如:逭劳(消除疲劳)

    (5) 更迭

    逭,迭也。——《玉篇》

    英文翻译

    to escape from; to flee, to avoid

    方言集汇

    ◎ 粤语:wu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3 fon3 [客英字典] gwon3 fon3 [梅县腔] gwon3 [台湾四县腔] gon3 fon3
    ◎ 潮州话:哥冤2(管)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玩去聲合口一等ɣuɑnghuanh/huann
    dùn [dun]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RFHP
    五行:
    仓颉: YHJU
    四角: 32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盾声。本义:逃避)

    (2) 同本义

    遁,迁也。——《说文》

    遁,避也。——《广雅·释诂三》

    遁,犹回避也。——《后汉书·杜林传》注

    阳遁而不能蒸。——《国语·周语》

    平当逡遁有耻。——《汉书·隽疏干薛平传赞》

    (3) 又如:遁隐(避世隐居);遁天(逃遁天理,违背自然);遁命(逃避任命);遁俗(犹言逃避世俗);遁避(犹逃避)

    (4) 逃跑,逃走

    一曰逃也。——《说文》

    晋将遁矣。——《国语·楚语》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虎大骇,远遁。——唐·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遁世离群(逃离人世,过隐居生活);遁亡(逃亡);遁退(逃跑退却);遁奔(逃奔)

    (6) 迁移 。如:遁思(迁移;离去)

    (7) 隐匿 。如:遁疚(隐藏的疾病);遁隐(隐藏);遁影(隐藏形影);遁疾(隐藏的疾病)

    (8) 隐避;隐居 。如:遁夫(隐居之人);遁身(隐居);遁居(隐居)

    (9) 放纵;淫逸 。如:遁乐(淫纵逸乐);遁逸(放纵;不可约束)

    (10) 失 。如:遁逸(散失);遁舍(犹舍弃)

    (11) 欺 。如:遁饰(欺蒙掩饰)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oneself; escape

    方言集汇

    ◎ 粤语:deo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3 tun6 [宝安腔] tun3 [梅县腔] tun3 [陆丰腔] dun3 [客英字典] tun3 [东莞腔]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tun5 [客语拼音字汇] tun3 tun4
    ◎ 潮州话:多温6(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損上聲合口一等dʰuənduonx/du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