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衣裙

lián yī qún [ lian yi qun]
繁体 连衣裙

词语释义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 谌容 《减去十岁》:“她一口气跑进商店,噔、噔、噔直奔时装展销专柜,两眼扫描器似地在悬挂着的一件件耀眼的连衣裙上扫过。” 晓剑 《本市市长无房住》:“我不吭声,眯着眼凝视她白色连衣裙上蓝色的碎花。”

連衣裙的网络释义

连衣裙 (女性服装类型)

  • 连衣裙,是指吊带背心和裙子连在一起的服装,属于裙装的一类。连衣裙在各种款式造型中被誉为“时尚皇后”,是变化莫测、种类最多、最受青睐的款式。
  • 连衣裙是一个品种的总称,是年轻女孩喜欢的夏装首选之一。根据穿着对象的不同,可有童式连体裤和成人。连衣裙有各种样式。连衣裙还可以根据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种不同的轮廓和腰节位置。
  • 汉字详情

    lián [lian]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LPK
    仓颉: YJWJ
    四角: 35300

    英文翻译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方言集汇

    ◎ 粤语:li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en2 [东莞腔] len2 [海陆丰腔] lien2 [客语拼音字汇] lian2 [宝安腔] len2 [梅县腔] lien2 [客英字典] lien2 [陆丰腔] lian3 [台湾四县腔] li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lĭɛnlien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
    qún [qun]
    部首: 525
    笔画: 12
    五笔: PUVK
    五行:
    吉凶:
    仓颉: LSKR
    四角: 3726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君声。《说文》从“巾”。本义: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

    (2) 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

    裙,下裳也。——《说文》

    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释名》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缃绮为下裙。——《乐府诗集·陌上桑》

    揽裙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出入无完裙。——唐· 杜甫《石壕吏》

    血色罗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连衣裙;连衫裙;围裙;短裙;超短裙;裙布钗荆(形容妇女服饰俭朴);裙袄(衣裤);裙门(裙子的前幅);裙刀(压衣服用的佩刀);裙幄(用裙子张挂连结而成的帷幕);裙衫(女子所着的衣衫和裙子。因以喻妇女)

    (4) 指帽缘周围下垂的薄纱细网 。如:裙帽(六朝时的一种帽子。因帽缘周围有下垂的薄纱细网,故名);裙边(帽裙的边缘)

    (5) 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如:裙介(指龟鳖背壳周围的软边。因其形似裙边,故称);裙边(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英文翻译

    skirt, apron, petticoat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东莞腔] kiun2 [陆丰腔] kiun3 [梅县腔] kiun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云平聲合口三等gʰĭuəngyon/gi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