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

xuǎn diào [ xuan diao]
繁体 選調
注音 ㄒㄨㄢˇ ㄉ一ㄠ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1.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2.选拔调动:国家队队员是从各省市队~来的。

词语解释

  1. 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张居业 ﹞滞选调三十餘年,年六十餘,始转京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 孝宗 时,有 王过 者, 蜀 人,著雋声,犹在选调,宰相荐之……詔除翰林院编修。”

  2. 选拔抽调。

    《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各单位于选调学员时,须认识工农干部对于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按照规定选送,不得敷衍充数。”

引证解释

⒈ 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张居业﹞滞选调三十餘年,年六十餘,始转京秩。”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孝宗时,有王过者, 蜀人,著雋声,犹在选调,宰相荐之……詔除翰林院编修。”

⒉ 选拔抽调。

《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各单位于选调学员时,须认识工农干部对于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按照规定选送,不得敷衍充数。”

选调的国语词典

选拔调动。

如:「新成立的专案小组,将从本单位选调人才。」

选调的网络释义

选调

  • .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张居业 ﹞滞选调三十馀年,年六十馀,始转京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 孝宗 时,有 王过 者, 蜀 人,著隽声,犹在选调,宰相荐之……诏除翰林院编修。”
  • 选拔抽调。《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各单位于选调学员时,须认识工农干部对于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按照规定选送,不得敷衍充数。
  • 选调造句

    对基层选调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社会支持机制进行了探讨。
    他勉励选调生扎根基层、砥砺磨练,争做堪当重任的好干部。
    北水南调工程是东北地区一项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优选调水量是其关键问题之一。
    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纪委干部的选调录用实行集体决策,避免临时动议。
    朱松泉对此予以否认,他说,考入选调生后,自己来到了常宁市官岭镇,历任组织干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负责协助组织委员工作,联系群众日常生活。
    听到总队实行“双荐双考”公开选调干部的消息后,毛遂自荐到总队营房处工作,经集中考试和个别考察,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顺利入选。
    丽丽被选调去西藏,我们今天为她送行。
    据悉,本次公开选调考试注重能力测试,不指定考试教材。
    设立“”办税服务特服号,选调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咨询解答。
    同时,长沙将举行选调生选岗大会,按照公布的接收乡镇名单,各类别选调生按排名从高到低依次选岗。
    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今年选调生招录工作近日,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就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向本报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报道称,青年同盟是朝鲜的核心社会团体,是全国性的大规模组织,青年同盟的干部经常被选调到朝鲜劳动党核心部门。
    日前,长春市委召开第四批京沪高校选调生岗前培训暨第二、三批选调生挂职锻炼总结动员会。
    因此,本研究将包括浮选调整剂及脂肪酸增效剂两方面的内容。
    要严格把好“进人关”,选调和录用一批熟悉经济、法律、审计等业务的干部,改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
    干部的选调录用实行集体决策,避免临时动议。
    不过在得知栗志是这批选调生中唯一一个下基层的后,心中又有些失望,怎么也想不明白既然有林向南作陪,竟然没能留在省直机关。
    一句话:英特尔若想保住在电脑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将下任潜在人选调往中国是它必须做出的一搏。
    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今年选调生招录工作。
    基层选调生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在性别和学历没有显著差异,而支持利用度差异显著;

    汉字详情

    xuǎn [xuan]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TFQ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GU
    四角: 343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巽( xùn)声。本义:遣送;放遂)

    (2) 同本义

    选,遣也。——《说文》

    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 晋。——《左传·昭公元年》

    (3) 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选,一曰择也。——《说文》

    圣人,十人曰选。——《白虎通》

    不可选也。——《诗·邶风·柏舟》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礼记·王制》

    昼选男德以象谷明。——《国语·晋语》

    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管子·七法》

    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

    选文以定篇。——《文心雕龙·序志》

    定选士,胜。——《管子》

    (4) 又如:选侍(选入宫中的侍女);选锋(挑选出来的精壮兵卒);选刷(挑选);选人(选用人才);选士(挑选人才);选权(铨选官吏之权);选簿(铨选官吏的簿籍);选职(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

    (5) 派遣;使令

    选兵八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选三万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更选将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选巫咸兮叫帝阍,开天庭兮延群神。—— 扬雄《甘泉赋》

    (6) 又如:选入外班(派往外地任职的官员)

    (7) 畏怯

    恐议者,选软复守和解。——《汉书·西南夷传》。注:“怯不前之意。”

    (8) 入

    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古列女传》

    (9) 牵引,攀连

    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史记》。司马贞索隐:“ 应劭云:‘送,当作选。选,引也。’”

    (10) 选辑成册 。如:选家(科举时代,专门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印行以供考生模拟习作的人)

    (11) 具有;拥有

    选徒嚣嚣。——《诗·小雅·车攻》

    名词

    (1) 选辑成册的作品 。如:文选;民间诗选

    (2) 德行

    夫民群居而无选,为政以始之。——《逸周书》

    (3) 片刻,须臾

    选间食熟。——《吕氏春秋·任数》。注:“须臾也。”

    选,少选,须臾也。——《古今韵会举要》

    (4) 又如:选顷(选间。片刻,一会儿)

    英文翻译

    choose, select; elect; el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2

    宋本广韵

    tiáo,diào [tiao,diao]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MFK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BG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diào

    动词

    (1) (形声。从言,周声。( tiáo)本义:声音调和;协调)

    (2) 选拔或提拔官吏

    调故吏。——《汉书·昭帝纪》。注:“谓发选也。”

    调关东轻车锐卒。——《汉书·宣帝纪》

    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汉书》

    婿竟不调。——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调头(换地方;自主的妓女迁居);调职(公务员调换服务单位)

    (4) 征用,提取,征发

    特选横调。——《后汉书·左雄传》。注:“征也。”

    (5) 又如:调发(征发);调练(征调操练);调取(发命令取人)

    (6) 调动

    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去来征战。——《西游记》

    (7) 又如:调人;调干部;调遣;调阵子(调阵。舞台上演员扮兵将调兵布阵的样子);调补(调动填补官职空缺);调派(分派);调拨(调遣分派);调三惑四(挑拨离间)

    (8) 转动 。如:调眼色(眉目传情,用目光示意)

    (9) 计算;调查

    调立城邑。——《汉书·晁错传》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汉书》

    (10) 耍弄。通“掉”。如:调嘴(卖弄口舌。即耍嘴皮子);调慌(撒谎);调嚣虚(弄虚头,作假);调罨子(耍弄花招);调嘴弄舌(耍嘴,卖弄口舌)

    (11) 同“掉”

    杨志调过朴刀便打。——《水浒传》

    名词

    (1) 腔调,一个地区的本地人或居民的典型的言语习惯 。如:他带山东调;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分类);调符(用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2) 构成句子或词组语调成分的某种特有的音调或音调变化 。如:高调

    (3) 曲调,单个音符或乐音的节奏上的编列,音乐的旋律 。如:二黄调;四平调;调性(音乐名词);调门(中国传统剧曲的歌唱者对于音调高低的音乐名词)

    (4) 调式,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 。如:大调

    (5) 格调,人的才气风格 。

    谁爱风流高格调。——唐· 秦韬玉《贫女》

    (6) 又如:才调;雅调

    (7) 意见、主张的基本倾向。如:论调;唱高调

    tiáo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和谐;协调) 同本义

    调,和也。——《说文》

    合得周密谓之调。——《贾子道术》

    调和乐也。——《荀子·臣道》

    弓矢既调。——《诗·小雅·车攻》

    调悦者,情之道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调而应之。——《庄子·知北游》

    帝善其调达,乃敕一御妓奏笛。——《晋书·桓伊传》

    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贾思勰《齐民要术》

    (2) 又如:调元(调和大化阴阳的元气);调序(调和);调琴(调和琴弦,弹琴);调畅(调和通畅);调适(调和顺适);调调(风吹物摇动的样子);调变(调和,调理)

    动词

    (1) 调节

    调竽笙篪篁。——《礼记·月令》

    (2) 又如:调排(调整安排);调风(整顿风俗);调气(调节四时的气候);调息(调节呼吸)

    (3) 驯服;训练

    无鞭策,虽造父不能调驷马。——《盐铁论》

    (4) 调治;调养(调治保养)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5) 又如:调鼎持衡(比喻治理国家);调息(调养休息);调治(医疗;疗治)

    (6) 嘲笑

    唐僧渊目深而鼻高, 王丞相每调之。——《世说新语》

    (7) 如:调喉(取笑);调侃(用言语戏弄;嘲弄)

    (8) 搀合 。

    (9) 如:调三窝四(搬弄是非);调白(挑唆);调味

    (10) 经搅拌、摇晃混合 。

    (11) 如:调和鼎鼐(在鼎里调和食物。比喻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亦喻宰相之职);调匀;调色

    (12) 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 。

    (13) 如:调弦;调高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

    (14) 演奏

    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5) 调济

    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盐铁论》

    (16) 调戏

    李师师再与 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水浒传》

    (17) 又如:调光(勾引;调情);调引(引逗;勾引)

    (18) 掷;丢

    我看了,搬起一块大石,调打下去。——《西游记》

    (19) 耍 。

    (20) 如:调嘴调舌(耍嘴皮);调嘴(耍嘴皮子);调脾(耍脾气;顽皮)

    (21) 调弄,弹奏

    可以调素琴。——《三国志·诸葛亮传》

    名词

    (1) 烹调,调味

    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英文翻译

    transfer, move, change; tune

    方言集汇

    ◎ 粤语:diu6 ti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