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问句

xuǎn zé wèn jù [xuan ze wen ju]

词语释义

选择问句就是选择一项回答,并举例说明。

汉字详情

xuǎn [xuan]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TFQ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GU
四角: 343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巽( xùn)声。本义:遣送;放遂)

(2) 同本义

选,遣也。——《说文》

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 晋。——《左传·昭公元年》

(3) 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选,一曰择也。——《说文》

圣人,十人曰选。——《白虎通》

不可选也。——《诗·邶风·柏舟》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礼记·王制》

昼选男德以象谷明。——《国语·晋语》

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管子·七法》

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

选文以定篇。——《文心雕龙·序志》

定选士,胜。——《管子》

(4) 又如:选侍(选入宫中的侍女);选锋(挑选出来的精壮兵卒);选刷(挑选);选人(选用人才);选士(挑选人才);选权(铨选官吏之权);选簿(铨选官吏的簿籍);选职(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

(5) 派遣;使令

选兵八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选三万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更选将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选巫咸兮叫帝阍,开天庭兮延群神。—— 扬雄《甘泉赋》

(6) 又如:选入外班(派往外地任职的官员)

(7) 畏怯

恐议者,选软复守和解。——《汉书·西南夷传》。注:“怯不前之意。”

(8) 入

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古列女传》

(9) 牵引,攀连

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史记》。司马贞索隐:“ 应劭云:‘送,当作选。选,引也。’”

(10) 选辑成册 。如:选家(科举时代,专门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印行以供考生模拟习作的人)

(11) 具有;拥有

选徒嚣嚣。——《诗·小雅·车攻》

名词

(1) 选辑成册的作品 。如:文选;民间诗选

(2) 德行

夫民群居而无选,为政以始之。——《逸周书》

(3) 片刻,须臾

选间食熟。——《吕氏春秋·任数》。注:“须臾也。”

选,少选,须臾也。——《古今韵会举要》

(4) 又如:选顷(选间。片刻,一会儿)

英文翻译

choose, select; elect; el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2

宋本广韵

zé,zhái [ze,zha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C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EQ
四角: 5705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睪( )声。本义:选取,挑选)

(2) 同本义

择,柬选也。——《说文》

与恶剑无择。——《吕氏春秋·简选》。注:“别也。”

而错择名利。——《淮南子·俶真》。注:“取也。”

申此择辞。——《汉书·韦元成传》。注:“谓创艾也。”

择师而教之。——唐· 韩愈《师说》

择其一二。——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不择食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择人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择席之癖(有选择睡铺的习惯);择吉结缡(选择吉日,迎娶完婚);择邻(选择邻居);择木(选择主人,为其效劳);择术(选择职业);择尤(挑选突出的);择决(挑选);择车(经过挑选的战车);择官(挑选官职);择婿(挑选女婿;挑选夫婿)

(4) 捉

神武后见之,哀其憔悴,以膝承其首,亲为择虱。——《北史》

(5) 通“殬”( )。败坏;不合法度

罔有择言在身。——《书·吕刑》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孝经》

(6) 又如:择言(败言或不合法度的议论);择行(败坏的德行或不合法度的行为)

(7) 挑剔

取此择彼,问右观宜。——《墨子》

(8) 又如:择嘴(饮食挑剔);择毛儿(吹毛求疵)

名词

(1) 区别

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2) 另见 zhái

zhái

动词

(1) 挑拣,用于口语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 又如:择菜;择不开

(3) 另见

英文翻译

select, choose, pick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6
◎ 潮州话:doh8

宋本广韵

wèn [wen]
部首: 321
笔画: 6
五笔: U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SR
四角: 37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4) 访问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5) 责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又如:质问;诘问

(7) 问候;慰问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9) 过问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10) 审案,审讯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12) 引申为“判决” 。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13) 追究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5) 寻访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6) 通“闻”。告诉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名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3) 又如:久无家问

(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公问不至。——《左传》

(5) 通“闻”。声誉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介词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如:问你买酒

英文翻译

ask about, inquire af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an6

宋本广韵

部首: 202
笔画: 5
五笔: QKD

英文翻译

sen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