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逝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逃亡,逃跑。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太平广记》卷一二五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须臾,白刃夫携一衣襆入厅,续有女人从之,乃计会逃逝者也。”《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 子胥 逃逝,目下未获。”
引证解释
⒈ 逃亡,逃跑。
引唐韦应物《始至郡》诗:“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
《太平广记》卷一二五引唐谷神子《博异志·崔无隐》:“须臾,白刃夫携一衣襆入厅,续有女人从之,乃计会逃逝者也。”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获。”
逃逝的网络释义
逃逝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兆声。本义:逃走,逃跑)(2) 同本义
逃,亡也。——《说文》
许由逃之。——《庄子·外物》
恒侯体痛,使人索 扁鹊,已逃 秦矣。——《韩非子·喻老》
处于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逃未及远。——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逃闪(逃跑藏匿);逃越(逃走);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逃犯(逃跑的犯人);逃军(军队主将抛下军队独自逃走;逃兵)
(4) 逃避,回避
少则能逃之。——《孙子·谋攻》
今我逃楚, 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左传·襄公十年》
无所逃于天地间。——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逃税(逃避纳税);逃会;逃债;逃学;逃刑(逃避刑责)
(6) 藏,隐匿 。如:逃禄(隐居不仕);逃世(避世。隐居不仕);逃形(藏身);逃身(逃命;藏身);逃官(隐居不仕);逃山(隐居)
(7) 离开
罢锄用又废,恋乡不忍逃。——唐· 司马札《锄草怨》
(8) 又如:逃席(宴会中途不辞而去);逃徙(离乡逃奔他处居住);逃酒(逃避饮酒,离席先去);逃伍(充军者逃离部伍)
(9) 叛,离,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
醉中往往爱逃禅。——杜甫《饮中八仙歌》
(10) 又如:逃禅(违背佛教戒律);逃墨(离弃墨子的学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2 tau2 [陆丰腔] to3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东莞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宝安腔] tau2 [梅县腔]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 潮州话:d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陶 | 徒刀 | 定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ʰɑu | da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折声。本义:去;往)(2) 同本义
逝,往也。——《说文》
逝,行也。——《广雅》
谷旦于逝。——《诗·陈风·东门之枌》
君子可逝也。——《论语·子罕》
(3) 又如: 逝者如斯夫。
毋逝我梁。——《诗·邶风·谷风》
倏而来兮忽而逝。——《楚辞·九歌·少司命》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楚辞·湘夫人》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驰,遂逝迎之。——《吕氏春秋·疑似》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远逝(去到远处);逝逝(独往之意);逝踵(离去);逝川(流逝的水。也比喻逝去的时间或事物);逝水(流逝的水);逝波(流去的水。也比喻流逝的光阴);逝景(逝去的光阴)
(5) 死亡,去世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逝殂(死亡);逝灭(消逝,灭亡);逝路(死亡之路);逝没(死去)
(7) 通“誓”。表决心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8) 又如:逝将(即誓将)
助词
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5 [东莞腔] si5 [客英字典] sh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he5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逝 | 時制 | 常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蟹 | 祭A | ʑĭɛi | zjed/zj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