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疟

táo nüè [tao nüe]
繁体 逃瘧
注音 ㄊㄠˊ ㄋㄩㄝˋ

词语释义

1.旧俗以为疟疾未发时可逃往他处以避之。

词语解释

  1. 旧俗以为疟疾未发时可逃往他处以避之。

    《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 力士 方逃疟 功臣阁 下, 辅国 以詔召, 力士 趋至阁外,遣内养受謫制。”

引证解释

⒈ 旧俗以为疟疾未发时可逃往他处以避之。

《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力士方逃疟功臣阁下, 辅国以詔召, 力士趋至阁外,遣内养受謫制。”

逃疟的国语词典

逃避疟疾的传播。疟疾流行有固定的时间,从前民间以为可在这段时间内易地以躲避疟的感染。

逃疟的网络释义

逃疟

  • táo nüè
  • 旧俗以为疟疾未发时可逃往他处以避之。
  • 汉字详情

    táo [tao]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IQPV
    五行:
    仓颉: YLMO
    四角: 323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2) 同本义

    逃,亡也。——《说文》

    许由逃之。——《庄子·外物》

    恒侯体痛,使人索 扁鹊,已逃 秦矣。——《韩非子·喻老》

    处于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逃未及远。——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逃闪(逃跑藏匿);逃越(逃走);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逃犯(逃跑的犯人);逃军(军队主将抛下军队独自逃走;逃兵)

    (4) 逃避,回避

    少则能逃之。——《孙子·谋攻》

    今我逃楚, 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左传·襄公十年》

    无所逃于天地间。——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逃税(逃避纳税);逃会;逃债;逃学;逃刑(逃避刑责)

    (6) 藏,隐匿 。如:逃禄(隐居不仕);逃世(避世。隐居不仕);逃形(藏身);逃身(逃命;藏身);逃官(隐居不仕);逃山(隐居)

    (7) 离开

    罢锄用又废,恋乡不忍逃。——唐· 司马札《锄草怨》

    (8) 又如:逃席(宴会中途不辞而去);逃徙(离乡逃奔他处居住);逃酒(逃避饮酒,离席先去);逃伍(充军者逃离部伍)

    (9) 叛,离,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

    醉中往往爱逃禅。——杜甫《饮中八仙歌》

    (10) 又如:逃禅(违背佛教戒律);逃墨(离弃墨子的学说)

    英文翻译

    escape, flee; abscond, dodg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2 tau2 [陆丰腔] to3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东莞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宝安腔] tau2 [梅县腔]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 潮州话:d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刀平聲開口一等dʰɑudau
    nüè,yào [nüe,yao]
    部首: 513
    笔画: 8
    五笔: UAGD
    五行:
    仓颉: KSM
    四角: 00114

    详细解释

    nüè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虐声。本义:病名,即疟疾)

    (2) 同本义

    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素问·疟论》

    许悼公疟。——《左传·昭公十九年》

    疟,寒热休作。——《说文》

    疟,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释名、释疾病》

    狂诵新诗驱疟鬼。——陆游《寓叹》

    (3) 又如:疟病(疟疾);疟患(疟病的祸患);疟寒(疟病);疟疠(疟疾;疟疫)

    (4) 通“虐”。残暴;灾害

    静作相养,德疟相成。——《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词

    (1) 受虐待 。如:疟害(残害)

    (2) 另见 yào

    yào

    (2) ——义同“疟”( nüè),只用于“疟子”( yàozi)

    (3) 另见 nüè

    英文翻译

    intermittent fever; malaria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