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煖偎寒

sòng nuǎn wēi hán [song nuan wei han]

词语释义

见“送暖偷寒 ”。

词语解释

  1. 见“ 送暖偷寒 ”。

汉字详情

sòng [song]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U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TK
四角: 38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

(2) 同本义

送,遣也。——《说文》。

送迎无礼。——《荀子·富国》。注:“致女也。”

(3) 又如:送嫁(送亲);送娘(方言。送新娘子);送房(结婚之夕,亲友陪送新郎入洞房);送亲(娘家人送出嫁的姑娘上轿或送新娘到男家)

(4) 送行;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5) 又如:送车(到车站送行;又指送行的车);送迎钱(迎送官员的开销);送任(送亲属去当人质);送迎(送往迎来);送路(送行;饯别);送故迎新(送旧官,迎新官;送旧岁,迎新年)

(6) 将东西运去或传交 。又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相奉。——《汉书·食货志》

(7) 如:送茶(送礼);送还(送给);送款(表示诚心诚意的投降);送风(传递消息,通风报信);送盏(递送酒器以劝饮);送语(传话);送意(传送情意);送怀(传达思想感情)

(8) 遣送

愬以槛车送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9) 又如:送遣(遣送,送归);送转(方言。送归,送还);送传(押送递解);送官(送交官府)

(10) 送葬;送丧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器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11) 又如:送老(安葬老人或长辈);送横(为横死者送丧);送哭(哀哭而送葬)

(12) 馈赠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曾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申屠臾)坐为 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史记·申屠嘉列传》

(13) 又如:送定(为定婚,男方给女方家里送聘礼);送锅(送饭锅祝贺乔迁之喜);送粥米(妇女坐月子时,娘家和亲戚送给她鸡蛋、小米等东西);送鲜(赠送新鲜食品);送赆(赠送钱财、礼物);送盘(方言。送聘礼);送遗(赠送);送汤(亲友女儿出嫁或生产,送礼致贺)

(14) 了结;断送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 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张云庄·红绣鞋》

(15) 又如:送断(断送;葬送);送死

(16) 度过,排遣 。如:送老(排遣年老的时光);送春(送社。送别春天);送夏(送别夏天);送腊(辞送腊月)

(17) 送神 。如:送社(送春);送祟(巫师祛送鬼祟的仪式);送佛送到西天(帮人帮到底)

英文翻译

see off, send off; dispatch, give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ng5 [宝安腔] sung5 [海陆丰腔] sung5 [梅县腔] sung5 [东莞腔] sung5 [客语拼音字汇] sung4 [陆丰腔] sung5 [客英字典] sung5 [台湾四县腔] su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一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弄東一去聲開口一等suŋsungh/sunq
xuān [xuan]
部首: 414
笔画: 13
五笔: OEFC
仓颉: FBME
四角: 928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同“煊”。温暖

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2) 又如:煖风(和暖的风);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的颜色);煖耳(耳套);煖房,煖屋(地下设炕道烧火取暖的房子)

英文翻译

warm,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hyun1 nyun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non1 [海陆丰腔] non1 non3 [梅县腔] non1 [台湾四县腔] non1 non3 [客英字典] non1 non3 [陆丰腔] non1 [宝安腔] n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況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hyan/xvanxĭwɐn
wēi [wei]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LGE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WMV
四角: 26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畏声。本义:亲近)

(2) 同本义

不偎不爱。——《列子·黄帝》

天毒偎人爱人。——《山海经·海内经》

(3) 又如:偎爱(相亲爱);偎妻靠妇(依恋妻子);偎红倚翠(亲狎女色;狎妓);偎干就湿(形容母育儿之苦)

(4) 依傍,紧靠着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唐· 罗隐《柳》。又如:偎守(偎依厮守);偎并(偎依并立);偎怜(偎依怜爱);偎拥(偎依拥挤);紧偎着母亲的婴儿

(5) 哄;安慰;劝导

只怕女儿不肯,须是缓缓的偎他。——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6) 又如:偎留(款留)

(7) 〈方〉∶往下或往后坐下去

吃罢 烟来要起身,莫把黄土偎成坑。——《陕北民歌选》

英文翻译

cling to, cuddle, embrace, fo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wu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oi1 wa3 [梅县腔] voe.1 [宝安腔] woi1 [客语拼音字汇] voi1 vui1 [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oi1 [台湾四县腔] woi1 w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恢平聲合口一等quai/uoiʔuɒi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