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蔽

mí bì [ mi bi]
注音 ㄇ一ˊ ㄅ一ˋ

词语释义

迷惑蒙蔽。

词语解释

  1. 迷惑蒙蔽。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举一切迷蔽民彝之死灰陈腐,摧陷而澄清之。”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必到人人都从真实的知识,揭破宗教的迷蔽,看宗教为无足轻重的时候,才有思想自由之可言。”

引证解释

⒈ 迷惑蒙蔽。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举一切迷蔽民彝之死灰陈腐,摧陷而澄清之。”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必到人人都从真实的知识,揭破宗教的迷蔽,看宗教为无足轻重的时候,才有思想自由之可言。”

迷蔽的网络释义

迷蔽

  • 。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举一切迷蔽民彝之死灰陈腐,摧陷而澄清之。”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必到人人都从真实的知识,揭破宗教的迷蔽,看宗教为无足轻重的时候,才有思想自由之可言。”
  • 汉字详情

    [m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OP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FD
    四角: 393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 迷惑,使…辨不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 迷恋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昏迷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名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 。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英文翻译

    bewitch, charm, infatu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陆丰腔] mi3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梅县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宝安腔] m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兮齊開平聲開口四等mieime/mei
    [bi]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UMT
    五行:
    仓颉: TFBK
    四角: 442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4) 隐藏 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6) 庇护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饰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10) 蒙蔽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审断,判决 。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14) 概括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英文翻译

    cover, hide, conceal; she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b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海陆丰腔] bi5 [陆丰腔] bi5 [梅县腔] bi5 [东莞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宝安腔] bi5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必袂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pĭɛipjed/p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