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2) 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 迷惑,使…辨不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 迷恋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昏迷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名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 。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陆丰腔] mi3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梅县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宝安腔] m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迷 | 莫兮 | 明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miei | me/me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延,长行也。——《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 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吕氏春秋·顺说》
(2) 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3)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礼记·曲礼》
出延射。——《礼记·射义》
(4) 又如:延接(引进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5) 拖延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迟一会儿)
(7) 绵延 。如:延袤(绵延;连绵);延昌(绵延昌盛)
(8) 延续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延寿文疏(祝寿的颂辞);延誉(称扬优点,使其名声远扬)延玩(迟延玩忽)
(10) 蔓延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于平民。——《书·吕刑》
前后邃延。——《礼记·玉藻》
(11) 又如:延地(到处);延灼(蔓延燃烧)
(12) 邀请;请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饮宴既毕,谦延 玄德于上座。——《三国演义》
(13) 又如:延师(聘请教师);延款(延请,款待);延医(请医生)
(14) 迎击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形容词
长,久
延,长也。——《尔雅》
延延,长也。——《广雅》
延颈秀项。——曹植《洛神赋》
延,年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祸之延。——《左传·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2 [东莞腔] jen2 [梅县腔] j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沙头角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 潮州话:iang6(ĩang) [潮州]iêng6 [潮阳]iang5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延 | 以然 | 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jen | jĭɛ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3)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4)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5)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6)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7) 指胡人 。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8) 古国名 。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代词
(1) 怎样;何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2)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3) 为什么;何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4)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5) 什么;何 。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形容词
(1) 黑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副词
任意乱来 。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名词
(1) 胡须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2)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2) 见“胡同”(
)“衚”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东莞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胡 | 戸吳 | 匣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ɣu | gh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