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蹵

pò cù [ po cu]
注音 ㄆㄛˋ ㄘㄨˋ

词语释义

逼迫。

词语解释

  1. 逼迫。

    《汉书·董仲舒传》:“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亡已,以迫蹵民,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颜师古 注:“蹵,音子育反。”《汉书·戾太子刘据传》:“﹝ 江充 ﹞衔至尊之命以迫蹵皇太子,造饰姦诈,羣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鬲塞而不通。”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作“迫蹴”。

引证解释

⒈ 逼迫。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六》作“迫蹴”。

《汉书·董仲舒传》:“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亡已,以迫蹵民,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颜师古注:“蹵,音子育反。”
《汉书·戾太子刘据传》:“﹝江充﹞衔至尊之命以迫蹵皇太子,造饰姦诈,羣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鬲塞而不通。”

迫蹵的网络释义

迫蹵

  • 迫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ò cù,是指逼迫。
  • 汉字详情

    pò,pǎi [po,pai]
    部首: 306
    笔画: 8
    五笔: RP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HA
    四角: 363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白声。本义:逼近)

    (2) 同本义

    迫,近也。——《说文》

    迫,逼也,近也。——《广韵》

    望崦嵫而勿迫。——《离骚》。注:“附也。”

    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涉旬月,迫季冬。——司马迁《报任安书》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迫措(犹逼近)

    (4) 硬逼,逼迫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里胥迫我纳。——白居易《重赋》

    (5) 又如:胁迫(威胁强迫);强迫(施加压力使服从);迫劫(逼迫);迫蹙(逼迫强制);迫阨(逼迫;胁迫);迫弄(逼迫并戏耍);迫拶(逼迫);迫索(强迫索取);迫胁(逼迫、威胁);迫勒(强迫)

    (6) 催促

    迫生而下。——《吕氏春秋·贵生》

    迫孔悝于厕,强盟之。——《左传·哀公十五年》

    能事不受相促迫。——唐· 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7) 又如:迫催(催逼,催促)

    形容词

    (1) 紧迫;急迫

    迫而动。——《淮南子·精神》。注:“切也。”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迫促(匆忙);迫急(迫切);迫划(紧急筹划);迫遽(急促);迫守(急切收捕);迫究(紧逼追问);迫亟(急促;急迫);迫速(急迫);迫猝(急迫;仓促)

    (3) 狭窄

    西州地势局迫。——《后汉书·窦融列传》

    (4) 又如:迫隘(狭窄;险阻);迫小(狭小);迫隘(狭窄,险阻);迫束(束缚,不得伸展);迫迮(狭窄);迫胁(迫窄;狭陋);迫唶(狭窄)

    (5) 困厄;窘迫 。如:迫厄(犹困厄);迫迮(困厄);迫怵(窘迫恐惧);迫胁(局促;困厄);迫戚(困厄的样子);迫猝(窘迫,困顿)

    (6) 另见 pǎi

    pǎ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coerce, force, compel; urgen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1 baak3 b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et7 [台湾四县腔] bet7 [梅县腔] bit7 bet7 [陆丰腔] bet7 [东莞腔] pek7 bet7 [宝安腔] bet7 [客英字典]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b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ɐkprak/peak
    [cu]
    部首: 717
    笔画: 19
    五笔: YIDH
    仓颉: YURYO
    四角: 03801

    英文翻译

    to tread on; to kick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梅县腔] cuk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