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回观望

chí huí guān wàng [ chi hui guan wang]
繁体 遲回觀望
注音 ㄔˊ ㄏㄨㄟˊ ㄍㄨㄢ ㄨㄤ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成语用法

迟回观望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能决断。

引证解释

⒈ 同“迟疑观望”。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詔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錮,相率以言为戒耳。”

迟回观望的国语词典

迟疑等待,不作决定。

迟回观望的网络释义

迟回观望

  • 犹言迟疑观望
  • 出处
  •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 汉字详情

    chí [chi]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NY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SO
    四角: 3730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慢慢走)

    (2) 同本义。泛指慢

    迟,徐行也。——《说文》

    迟,缓也。——《广雅》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行道迟迟。——《诗·邶风·谷风》

    迟归有待。——《易·归妹》

    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迟徐(缓慢);迟滞(缓慢阻滞)

    (4)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料事同而迟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迟。——《汉书·杜周传》。注:“谓性非敏速也。”

    (5) 迟疑;犹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晚

    迟,晚也。——《广雅》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7) 又如:他来迟了;迟疾(太晚,耽搁太久)

    (8) 早 。如:迟旦(黎明,清晨);迟明(黎明,清晨)

    (9) 长久

    昭假迟迟。——《诗·商颂·长发》

    (10) 又如:迟久(长久)

    英文翻译

    late, tardy; slow; delay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

    huí [hui]
    部首: 335
    笔画: 6
    五笔: L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R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 同本义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 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

    (4) 环绕; 包围

    东道少回远。——《汉书·李广传》

    (5) 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

    (6) 掉转

    回车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回看射雕处。——唐· 王维《观猎》诗

    兴尽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回头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

    (8) 还,返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余逆脱回。——《广东军务记》

    (9) 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

    (10) 答复;回报 。如:回盘(旧婚俗。男家行聘礼,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内,因称回礼为“回盘”);回风(高官升堂之前,吏役报告准备妥当的一个程式);回诺(回礼);回耗(回音)

    (11) 改变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12) 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

    (13) 违背

    厥德不回。——《诗·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诗·大雅·常武》

    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求福不回。——《后汉书·苏竟传》

    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苏轼《东坡志林》

    (14) 谢绝,推辞不见 。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

    (15) 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他不回亲戚

    (16) 转卖,转手卖掉 。如:回买(转买,购买);回钱(售物所得的钱);回些(转让;卖些)

    (17) 问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游记》

    形容词

    (1) 迂曲,曲折 。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

    (2) 奸邪,邪僻 。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量词

    (1) 次 ——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2)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 。如:且听下回分解

    (3)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 。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4)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 。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5)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 。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名词

    (1) 回族的简称 。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2)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 。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3) 姓

    英文翻译

    return, turn around; a 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wui4
    ◎ 客家话:[梅县腔] fi2 fui2 foi2 [宝安腔] fui2 [客英字典] fui2 [台湾四县腔] fi2 [沙头角腔] fui2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东莞腔] fui2 [海陆丰腔] fui2 [陆丰腔] f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恢平聲合口一等ghuai/huoiɣuɒi
    guān,guàn [guan]
    部首: 416
    笔画: 6
    五笔: CM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BHU
    四角: 77412

    详细解释

    guān

    动词

    (1) (形声。从见,雚( guàn)声。本义:仔细看)

    (2)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 观察,审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 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 游览 。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赏;观赏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 通“劝” 。如:观王(劝说帝王)

    (13) 阅读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词

    (1) 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

    (2) 景象,情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见 guàn

    guàn

    名词

    (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3) 台榭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5) 鸟名。通“鹳” 。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6) 京观 。如:筑观(建筑京观)

    (7) 道教的庙宇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9) 古国名 。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0) 通“鹳”。雚雀鸟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12) 另见 guā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view;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宋本广韵

    wàng [wang]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YN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BHG
    四角: 07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名词

    (1) 视野,视力所及 。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介词

    (1) ∶向,对着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英文翻译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mong5 [海陆丰腔] mong6 [客英字典] mong5 [宝安腔] mong3 [东莞腔] mong3 [沙头角腔] mong5 [客语拼音字汇] mong4 vong4 [陆丰腔] mong6 [台湾四县腔] m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mĭwaŋmyang/m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