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踢带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脚特别是足尖触击(打)
踢,以足蹴物。——《正字通》
(2) 这个“踢”是近代的新字。
(3) 又如:踢弄(百戏技艺中以手足为主的杂技);踢箭(北方的游戏,即南方的踢毽子);踢飞脚(两脚相继踢起,高与头齐);踢天弄井(上天入地的捣乱);踢斛淋尖(官吏溢收农民税粮的方法)
(4) 剔除;排除 。
(5) 如:踢脱(除籍。妓女从良);踢荡(挥霍,糟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et7 tit7 [客英字典] tet7 tiak7 [梅县腔] tet7 tiak7 dem3 [东莞腔] tiak7 [陆丰腔] tet7 [台湾四县腔] tet7 tit7 [宝安腔] tiak7 [客语拼音字汇] ted5 tia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逖 | 他歷 | 透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thek | dʰie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dá
量词
(1) 12个构成的一组 。如:一打火柴;一打鸡蛋;一打铅笔
(2) 另见
dǎ
动词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如:打针
(13) 往;去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西江水阔 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如:打旗
(29) 编织 。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介词
(1) ∶从 ——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名词
(1) 武术 。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a3 [沙头角腔] da3 [客英字典] da3 [东莞腔] da3 [客语拼音字汇] da1 da3 [宝安腔] da3 | da1 [陆丰腔] da3 [海陆丰腔] da3 [台湾四县腔] da3
◎ 潮州话:da2 p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打 | 德冷 | 端 | 庚二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tɐŋ | t'rangx/te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