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幅

lián piān lèi fú [ lian pian lei fu]
繁体 連篇累幅
注音 ㄌ一ㄢˊ ㄆ一ㄢ ㄌㄟˋ ㄈㄨ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同“连篇累牍”。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3回:“论文极力铺张,连篇累幅,无比气势者,由于笔之纯故也。”

成语用法

连篇累幅作定语、状语;指文辞长。

引证解释

⒈ 同“连篇累牘”。

《野叟曝言》第八三回:“傖父极力铺张,连篇累幅,无此气势者,由于笔之钝故也。”

连篇累幅的国语词典

文字叙述冗长,篇幅过多。如:「他的文章常是连篇累幅,让人找不出重点。」也作「连篇累牍」。

连篇累幅的网络释义

连篇累幅

  • 连篇累幅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ián piān lěi fú,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 连篇累幅的翻译

    俄语: опубликовáть ряд статей

    汉字详情

    lián [lia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L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Q
    四角: 343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方言集汇

    ◎ 粤语:lin4

    宋本广韵

    piān [pian]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YNA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HSB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2) 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

    篇,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说文》

    著文为篇。——《论衡·书说》

    著之于篇。——《汉书·公孙宏传》

    故事绝于常篇。——《游天台山赋》

    (3) 又如:篇翰(篇章;篇简);篇卷(指书籍);篇册(犹书籍);篇典(典籍);篇秩(书籍的篇卷);篇次(谓书籍中篇章的顺序)

    (4) 特指诗歌、辞赋等文艺著作

    管仲相齐,造《轻重》之篇。——《论衡·案书》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篇咏(诗歌著作);篇翰(一般指诗文);篇句(犹章句);篇技(谓创作诗文的才能)

    (6) 成部著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篇记;篇条(犹篇章);篇体(谓文章的体裁);篇辞(篇章,文章);篇题(篇章的标题);篇首(篇章的开头);篇末(篇章的结笔)

    (7) 曲艺名词。东北二人转所用,指各类内容的固定唱词,可随机穿插入段子中,用以状人、绘景、描声、形物 。如“美人篇”、“袍带篇”、“山景篇”等

    量词

    (1) 一件文艺作品

    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王充传》

    《山海经》十三篇,《国朝》七卷。——《汉书·艺文志》

    世无一卷,吾有百篇。——《论衡·自纪》

    (2) 又如:一篇文章;几篇恐怖故事

    (3)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或出版的刊物 。如:歌篇儿;这本书缺了一篇儿;三篇儿纸

    英文翻译

    chapter, section, essay, 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pi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en1 [陆丰腔] pian1 [台湾四县腔] pien1 [客英字典] pien1 [海陆丰腔] pien1 [东莞腔] pen1 [宝安腔] pen1 [梅县腔] pien1 [客语拼音字汇] p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pʰĭɛnphjen/phien
    léi,lěi,lèi [lei]
    部首: 627
    笔画: 11
    五笔: LXIU
    姓名学:
    仓颉: WVIF
    四角: 60903

    详细解释

    léi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畾(雷)声。本义:绳索)

    (2) 同本义。也作“缧”

    累,一曰大索也。——《说文》

    两释累囚。——《左传·成公三年》

    以剑斫绝累。——《汉书·李广传》

    (3) 又如:累绁(绑罪犯的绳索。引申为囚禁,牢狱);系累(系结绳索);累囚(被拘囚的人)

    (4) 指交配期的牡牛 。如:累牛(种牛或一般公牛)

    动词

    (1) 重叠;接连成串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2) 又如:累棋(堆叠棋子);累叠(堆叠);累纸(接连许多张纸)

    (3) 拘系;捆绑

    系累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下》

    系累其老弱妇女。——《史记》

    (4) 又如:累坠(拖累,累赘);累囚(被拘系的俘囚)

    (5) 另见 lěilèi

    lěi

    动词

    (1) (会意。字本象土块相积之形;从糸( ),细丝,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因而也取积累的意思。隶变以后写作“累”。本义:堆积,积聚)

    (2) 同本义

    一丝而累。——《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累寸不已。

    (4) 又如:危如累卵;累堆(累赘);累瓦结绳(比喻堆砌重复,多余无用的言词);累丸(叠积弹丸);累重(累积厚重);累茵(本指铺积茵、毯之类,以侍亲坐。后因称对已故父母的哀思为累茵之悲)

    (5) 拖累;使受害 。如:累害(拖累损害);累身(带累自身)

    (6) 牵连;妨碍 。如:累及(牵连到);带累;受牵累

    (7) 玷污

    赵王反形未露,逆谋未彰,今遽用兵伐之,恐伤先帝之爱,有累陛下之仁。—— 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薄产累尽。——《聊斋志异·促织》

    累汝至此者。——清· 袁枚《祭妹文》

    形容词

    (1) 连续;多次

    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传》

    (2) (累:屡次。今有双音词“累次”。召:被征召。应:应召)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狂走者累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倍赏累罚。——《韩非子·五蠹》

    (3) 又

    累世絜驾。

    (4) 又如:累七(七个七,即四十九天);累世之亲(世代都成姻亲);累旬(连续数十日);累减(依次递减);累宵(连夜);累捷(连续得胜);累战(连战,持续战)

    量词

    重量单位。如:累黍(古代用黍粒作为计量的基准,累黍就是用一定的方式排列黍粒,或纵排,或横排,成为分、寸、尺及音乐律管的长度,或成为合、升、斗等计量容积或成为铢、两、斤等计算重量;另十黍为累)

    lèi

    动词

    (1) 劳累;操劳 。如:乏累(疲劳);受累;受劳累;累心(劳心);累形(使身体劳累);累掯(麻烦;劳累);累死(形容极为疲惫);不怕苦,不怕累

    (2) 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嗦 。如:累坠(文字、语言繁赘);累缀(文字繁复,语言啰嗦)

    (3) 烦劳;托付 。如:累掯(麻烦劳累);累烦(麻烦)

    名词

    (1) 家庭负担 。如:累重(家累太重)

    (2) 忧患,祸害 。如:国累(国家之忧患)

    (3) 罪行;过失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世说新语》

    (4) 又如:罪累(罪过)

    (5) 指家眷 。如:家累(家眷)

    (6) 另见 léi;lěi

    英文翻译

    tired; implicate, involve;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4 leoi5 l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ui5 [客英字典] lui5 [海陆丰腔] lui6 [宝安腔] lui3 | lui1 [沙头角腔] lui1 [陆丰腔] lui1 lui5 [梅县腔] lui5 [客语拼音字汇] kioi4 koi4 lui4 [梅县腔] l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委支A合上聲合口三等支Alĭwelyex/lvee
    [fu]
    部首: 318
    笔画: 12
    五笔: MHG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BMRW
    四角: 4126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畐( )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声符“畐”训“满”(参“福”字条),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布帛的宽度(广)与“满”有相通之处,故可以引申。本义: 布帛的宽度)

    (2) 同本义。古制一幅为二尺二寸。今为布帛、呢绒等宽度的通称

    幅,布帛广也。——《说文》

    布帛二尺二寸为幅。——《汉书·食货志》

    半幅终幅。——《仪礼·士丧礼》。注:“半幅一尺,终幅二尺。”

    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注:“邪缠束,故名邪幅。”

    幅巾。——《后汉书·符融传》。注:“以一幅为之。”

    (3) 又如:单幅,双幅;宽幅的白布;幅裂(像布幅一样割裂);幅巾(古代用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男子用以束发,也叫幞头);幅练(成幅的白练)

    (4) 引申指地面或书画面的广狭

    幅陨既长。——《诗·商颂·长发》

    幅者,所以正曲枉也。——《列女传·母仪》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篇幅;振幅

    (6) 界限,限度 。如:幅程(范围,尺度);幅利(使贪利之心有所节度)

    (7) 指布帛或纸张

    其男子衣以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缀。——《晋书》

    量词

    ——记述长条或方形的东西。如:一幅画;一幅对子

    动词

    覆盖,用东西遮在…上面

    一茎竹稿剔船尾,两幅青幕幅船头。——白居易《泛小舱》

    形容词

    通“福”。古称富贵寿考为福

    幅陨既长,有娀方将。——《诗·商颂·长发》

    英文翻译

    piece, strip, breadth of, hem

    方言集汇

    ◎ 粤语:fuk1
    ◎ 客家话:[梅县腔] fuk7 buk7 [陆丰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bug5 fug5 [东莞腔] fuk7 [客英字典] fuk7 [海陆丰腔] buk7 fuk7 [宝安腔] fuk7 buk7 [台湾四县腔] buk7 f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pĭukp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