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筒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连筩 ”。以竹筒缚于水车,旋转而引水。
唐 杜甫 《春水》诗:“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仇兆鳌 注:“ 李实 曰: 川 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故曰‘连筒灌小园’。若 夔州府 修水筒,则引山泉者。”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山水》:“石梁,俗呼双吊桶,在 剑池 上,寺僧汲水处也……连筩称深汲,惠泽遍下土。”
凿通大竹之节,使头尾相接而汲引泉水。
宋 苏轼 《独游富阳普照寺》诗:“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鐘疎。”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连筒,以竹通水也,凡所居相离水泉颇远,不便汲用,乃取大竹,内通其节,令本末相续,连延不断,阁之平地,或架越涧谷,引水而至。” 元 黄镇成 《南山紫云山居》诗之三:“接板桥横涧,连筒水入厨。”
钓筒。系于钓绳上的浮筒。
宋 戴复古 《江滨晓步》诗:“求鱼看下连筒钓,乞火听敲隣舍门。” 清 彭孙贻 《和诸家烟雨楼诗》之四:“酒酣独抱渔竿卧,罢钓连筒捲落花。” 清 顾光 《冰鲜行》:“谁怜白小亦羣命,雪融冰结交连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连筩”。
⒉ 以竹筒缚于水车,旋转而引水。
引唐杜甫《春水》诗:“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仇兆鳌注:“李实曰: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故曰‘连筒灌小园’。若夔州府修水筒,则引山泉者。”
清顾禄《桐桥倚棹录·山水》:“石梁,俗呼双吊桶,在剑池上,寺僧汲水处也……连筩称深汲,惠泽遍下土。”
⒊ 凿通大竹之节,使头尾相接而汲引泉水。
引宋苏轼《独游富阳普照寺》诗:“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鐘疎。”
元王祯《农书》卷十八:“连筒,以竹通水也,凡所居相离水泉颇远,不便汲用,乃取大竹,内通其节,令本末相续,连延不断,阁之平地,或架越涧谷,引水而至。”
元黄镇成《南山紫云山居》诗之三:“接板桥横涧,连筒水入厨。”
⒋ 钓筒。系于钓绳上的浮筒。
引宋戴复古《江滨晓步》诗:“求鱼看下连筒钓,乞火听敲隣舍门。”
清彭孙贻《和诸家烟雨楼诗》之四:“酒酣独抱渔竿卧,罢钓连筒捲落花。”
清顾光《冰鲜行》:“谁怜白小亦羣命,雪融冰结交连筩。”
连筒的网络释义
连筒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2) 同本义
筒,通箫也。——《说文》
筒,竹管也。——《三苍》
筩,断竹也。——《说文》
教吏为缿筩。——《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
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汉书·律历志》
(3) 又如:筒箭(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筒竹(竹筒);筒炙(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4) 捕鱼的器具 。如:筒钓(一种捕鱼的用具)
(5) 泛指管筒状器物
以筒水灌之。——《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邮筒;笔筒;筒竹(犹鞭炮);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筒轮(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
(7) 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 。如:袖筒;袜筒;长筒靴
(8) 竹名 。也称“射筒竹”
量词
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如:一筒米、一筒可乐等
动词
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如:筒子皮(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3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沙头角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dung | dʰ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