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珠枪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可以接连发射的枪或铳。
清 赵雨村 《被掳纪略》:“营内忽放连珠枪三次,贼之大队一喊,至营濠沟外埂伏之。”
比喻接连不断。
曹靖华 《飞花集·到赤松林去》:“我说着,唯恐他那连珠枪似的问题,打断了我的话。”
引证解释
⒈ 可以接连发射的枪或铳。
引清赵雨村《被掳纪略》:“营内忽放连珠枪三次,贼之大队一喊,至营濠沟外埂伏之。”
⒉ 比喻接连不断。
引曹靖华《飞花集·到赤松林去》:“我说着,唯恐他那连珠枪似的问题,打断了我的话。”
连珠枪的网络释义
连珠枪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朱 | 章俱 | 章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cjyo/tju | tɕ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2)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枪,歫也。——《说文》。按,歫人之械也。
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苍颉篇》
剡木伤盗曰枪。——《通俗文》
挟其枪刈耨刈。——《国语·齐语》。注:“桩也。”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枪刺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红缨枪;枪缨(枪上用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4) 武器名。火铳,火枪;发射子弹的火器。同“鎗”
开枪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枪声隆然。——清· 徐珂《青稗类钞·战事类》
众枪齐发。
发枪之号。
都带着洋枪,还怕什么呢?——《老残游记》
(5) 又如:枪火(指枪支弹药);枪把子(枪柄。比喻权柄);枪材(制作枪柄的木材);枪枝(同“枪支”);枪竿(竖立的枪身);枪疤(枪伤后留下的伤疤);枪珠(炮弹);枪柱(枪上可以推送子弹进枪膛的机件)
(6) 指枪形的东西 。如:枪蒲(菖蒲);烟枪;茶枪(茶叶的嫩芽);电子枪;注油枪,注干油枪;水泥喷枪;焊枪
(7) 削尖的竹木片 。如:枪篱(竹篱笆);枪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动词
(1) 通“抢”。触,撞,碰撞
枪榆坊而止。——《庄子·逍遥游》
见狱吏则头枪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 又如: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指识浅志小的人)
(3) 请人代替考试 。如:枪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