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乡牌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旧时客乡人的墓牌,牌上写明死者姓名履历,以备其家人前来认领。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我死后墓顶头谁定远乡牌。”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若不是 萨真人 显出神通大,则我这墓顶上签钉远乡牌。”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客乡人的墓牌,牌上写明死者姓名履历,以备其家人前来认领。
引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死后墓顶头谁定远乡牌。”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若不是萨真人显出神通大,则我这墓顶上签钉远乡牌。”
远乡牌的国语词典
异乡客的墓牌。
远乡牌的网络释义
远乡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2)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 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远行无急步(走长路不能走得太急);远游之戒(指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戒训);远招近揖(热情相邀、礼貌相待远近友人);远水近火(即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不济急)
(4) 长久;长远
则筮远日。——《仪礼·士冠礼》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公羊传·庄公四年》
(5) 又如:永远;长远;远世(远古的年代);远裔(远代的子孙。也称“远胄”)
(6) 高远;远大
将有远志。——《国语·周语》
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始有远略。——宋· 苏洵《六国论》
深谋远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远到(形容成就远大,不可限量);远计(远大或长久的计划);远略(远大的谋略)
(8) 多。指差距大
狗则远矣。——《吕氏春秋·慎行论》
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下圣人也亦远矣。
(9) 又如:远年(多年);远不相同
(10) 深远;深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 又如:远忧(深远的忧虑);远奥(深远玄奥);远略(深远的谋略);远神(深远的神韵)
动词
(1) 离开;避开
君子远疱厨。——《孟子·梁惠王上》
暧暧远人村。——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远不知。——唐· 李朝威《柳毅传》
远罪丰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远嫌(远避嫌疑);远罪(远离罪恶);远鄙(避开粗俗);远祸(避免祸患);远开(方言。离开);远势(避免滥用权势)
(3) 违背
故法不远义,则民服而不离。——《汉书·公孙弘传》
(4) 又如:远礼(背离礼仪);远义(背离仁义)
(5) 疏远,不亲近,不接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远贤臣。
(7) 又如: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慢(疏远轻忽);远绝(疏远隔绝);远斥(疏远隔绝);远利(不近私利);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臣(不被亲信重视的臣子)
(8) 扩大;扩展 。如:远境(扩大疆域);远达(飞黄腾达)
(9) 超过;胜过 。如远逾(超越); 远迈(远远超过);远过,(超过)
名词
(1) 偏僻之地;远方 。如:远投荒昧(流放到边远、蛮荒的地区);远恶(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远戍(充军到边远地区);远人(边远地方的人);远乡牌(人在外乡死后,在坟墓上设立的名牌);远晋军州(穷山恶水的边远地区。军与州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均属路);远流(流放到远方);远驿(远方的驿站)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通“向”。面对着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片,卑声。“片”指锯开的木头的一半,又泛指扁而薄的东西。本义:题榜,招牌)
(2) 户籍板。犹今之户口簿
簧牌,籍也。——《广雅》
(3) 用木板、金属片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志 。如:门牌;路牌;招牌;布告牌;名牌
(4) 商标 。如:厂牌;名牌
(5) 古时的凭证;符信 。如:牌金(金牌。古代官员的一种身份凭证);牌面(古代官吏、使节的一种身分凭证);牌印(令牌印信);牌令(道士用的法器);腰牌
(6) 古代一种下行公文的名称 。如:行牌;牌文(官府文书名。古时各部行道府以下官府所用的公文);牌使(传示帝王命令的使臣);牌司(古代收受讼状的府吏)
(7) 娱乐或赌博用的卡片 。如:扑克牌;骨牌;纸牌
(8) 价格目录 。如:牌价
(9) 古时兵士打仗时用来遮护身体的“盾”的俗称 。如:藤牌;挡箭牌
(10) 词曲的调门 。如:词牌《菩萨蛮》;曲牌《驻云飞》
(11) 旌表纪念的建筑物 。如:牌坊;牌楼
(12) 样子,姿势 。如:牌子儿(样儿);牌谱(姿势;样子)
(13) “牌军”的略称
一直奔回家来,又和李牌寻了一黄昏。——《水浒传》
(14) 指“万岁龙牌”
有天万寿,跟了抚台拜牌。——《官场现形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pai3 [宝安腔] pai2 [沙头角腔] pai2 [梅县腔]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客英字典]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牌 | 薄佳 | 並 | 佳開 | 平聲 | 佳 | 開口二等 | 佳 | 蟹 | bre/bae | bʰ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