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跋疐

jìn tuì bá zhì [jin tui ba zhi]
繁体 進退跋疐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ㄅㄚˊ ㄗㄨ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犹言进退两难。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成语用法

进退跋疐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进退两难。

章炳麟《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詁,且安施邪?”

进退跋疐的网络释义

进退跋疐

  • 犹言进退两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 汉字详情

    jìn [ji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FJ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T
    四角: 353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 同本义

    进,登也。——《说文》

    巽为进退。——《易·说卦》

    进退维谷。——《诗·大雅·桑葇》

    徒衔枚而进。——《周礼·大司马》

    君子三揖而进。——《礼记·表记》

    进则引之,退则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进兵击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水陆并进。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迈进(大踏步地前进);奋进(奋勇前进);进不来出不去(比喻进退两难或处境尴尬);进旅退旅(进退一致,整齐合一);进退中绳(举动合乎规矩)

    (4) 超过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5) 入,走入 。跟“出”相对

    府尹叫进后堂来说。——《水浒全传》

    (6) 又如:进门;进口;进屋;进洣(上学);进了学(上学读书);进镇(进驻镇守);进壁(进驻并筑工事固守);进营(进驻)

    (7) 奉献

    群臣进谏。——《战国策·齐策》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煮芋以进。——清· 周容《芋老人传》

    再进。

    厨者进芋。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进草(遇有紧急事情在处理完毕后给皇帝的奏章);进鲜(向皇帝或长辈或上司进献时鲜食物);进上(进贡给皇帝);进御(将东西奉献给皇帝)

    (9) 任官;出仕

    升诸司马曰进士。——《礼记·王制》

    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进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进导(引导进入仕途)

    (11) 推荐

    于是忌进 孙子于 威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贵则观其所进。——《吕氏春秋·论人》

    父张孟常为 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汉书·灌夫传》

    (12) 又如:进举(荐举;推荐);进荐(推荐);进贤兴功(荐举贤士功臣);进贤任能(进荐任用贤能之士)

    (13) 登

    君子三揖而进。——《国语》

    (14) 上朝 。如:进谢(进谒致谢);进对(进谒并答对);进朝(前往拜见);进参(进见)

    (15) 饮 。如:进饮(饮酒);进服(服用。多指药物);进羞(进食菜肴果品);进补(进食滋补药品或食物);

    (16) 规劝 。如:进喻(劝说);进议(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进劝(劝说);进说(向君主述说;进言);进疏(向皇帝进呈奏议);进规(进谏规劝)

    (17) 倒;送上 (客气话) 。如:进酒;进酌(斟酒)

    (18) 促进,增强

    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礼减而进。——《礼记·乐记》

    (19) 又如:进躁(急于进取);进趋(努力向上);进锐退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亦快);进致(进取);进事(发展事业)

    (20) 推崇,赞扬

    退之以知道自居,而于 董、 贾独抑之, 相如独进之。—— 明· 方孝儒《答王秀才书》

    (21) 立即或迅速派遣(如至某特定目的地) 。如:进藏;进剿(进军剿灭);进趋(进攻)

    (22) 力图奋发,竭力努力 。如:进修;进取

    (23) 晋升 。如:进擢(进用,擢升官职);进职(进升官职);进仕(进升官阶);进爵(进升爵位)

    (24) 用在动词后,表示到里面 。如:走进;放进;开进;倒进

    (25) 通“尽”。终止;竭尽

    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列子·天瑞》

    竭聪明,进智力。——《列子·黄帝》

    名词

    (1) 钱财

    萧何主吏、主进。——《史记·高祖本纪》

    (2)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儒林外史》

    (3) 收入 。如:进项(进账。收入的款项);有进有出,进出相当

    量词

    外墙砌宽一尺,石二进;内墙砌宽一尺,石一进。——清· 严如煜《苗防备览》

    英文翻译

    advance, make progress, e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3

    宋本广韵

    tuì [tu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VEPI
    五行:
    仓颉: YAV
    四角: 37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 chì),小步。攵( 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2) 同本义

    退,卻也。——《说文》

    宾三退负序。——《仪礼·聘礼》

    主人少退。——《仪礼·乡射礼》

    待坐则必先退席。——《礼记·玉藻》

    不可以退而谓之退。——《孙子·谋政》

    暑为之退。——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攻一时敌退。——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乃纷退。

    (3) 又如: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后退,回缩);退生(后退以求生);退厅(退堂。旧指官吏问案完毕,退出公堂);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退殿(君王视朝完毕而退出殿堂);退出战斗;退罢(退兵罢 战);退散(后退溃散;撤退疏散);退军(撤退军队)

    (4) 退却;打退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

    (5) 又如:退敌(打退敌军);退败(退却失败);退远(斥退疏远);退阵(临阵脱逃);退送(把作祟的鬼神驱退送走);退负(败退);退鬼(驱鬼);退舍(退却;退避)

    (6) 引申为减退;下降

    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周礼·小司寇》。注:“犹损益也。”

    退食自公。——《诗·召风·羔羊》

    (7) 又如:退财白虎(使人家消耗钱财,由富变穷的凶神);退色;退烧;退潮;退率(几个相关数递减的比率);退责(减免债务);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退味(兴致减退)

    (8) 退还 。如:退钱;退款;退婚;退斋(退归斋戒);退税(退还多征的税款);退过(收回);退账(还账;抵债);退卒(退伍的兵士)

    (9) 辞去官职;退隐

    夫子践位而退。——《国语·楚语》

    退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数记》

    (10) 又如:退听谢事(放弃权力,摆脱事务);退休(辞官家居);退老(退休养老);退征(辞退官职);退食(臣子退朝后在家就食休息);退黜(废免;罢退;退落);退隐(辞官隐居;后退隐没);退废(黜退不用);退闲(退职闲居)

    (11) 离去,退出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礼记·少仪》

    (12) 又如:退值(下班);退伍(军人服兵役年期届满退出队伍);退席(离开座位);退朝(古代帝王或诸侯每天早上在朝廷会见大臣商讨大事,退朝就是散会后退出朝廷);退院(僧人脱离寺院);退迹(退归;退居);退相(退居的宰相)

    (13) 谦让

    毅撝退辞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14) 又如:退让(谦逊;礼让);退听(退让顺从);退静(退让静默。不谋进用);退逊(退让;谦逊);退损(退让谦抑);退淡(退素。谦退淡泊);退恕(退让;退避)

    (15) 懦弱,畏缩 。如:退懦(畏缩懦弱);退挠(退缩;退败);退惰(退缩怠惰);退屈(退缩屈服);退怯(畏缩,不敢向前)

    (16) 除下,脱落 。如:退磨(擦洗);退笔(指掉了毛的秃笔);退犀(自动退脱的犀牛角);退萎(衰退萎靡)

    (17) 改悔

    虽欲有退,众将责焉。——《国语·晋语二》

    (18) 脱去

    解下腰上的宽皮带,退下鞋子,盘腿坐在炕桌前边。——于敏《头一天》

    (19) 返回,归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退而思其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敬亭退而凝神。——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天文学上称天体自东向西运行为“退”

    交道每月退一度余,凡二百四十九交而一期。——宋· 沈括《梦溪笔谈》

    英文翻译

    step back, retreat, with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i5 [宝安腔] tui5 [海陆丰腔] tui5 [客语拼音字汇] tui4 [梅县腔] toi5 tui5 [台湾四县腔] tui5 [客英字典] tui5 [陆丰腔] tui5 [东莞腔] tui5
    ◎ 潮州话:t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退他内去聲合口一等thuaih/thuoytʰuɒi
    [ba]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DC
    五行:
    仓颉: RMIKE
    四角: 63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犮( )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名词

    (1) 火炬,火把 。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 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英文翻译

    go by foot; epilogue, coloph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bat7 [梅县腔] pat8 [陆丰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pad6 [宝安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撥入聲合口一等bʰuɑtbuat
    zhì,dì [zhi,di]
    部首: 524
    笔画: 14
    五笔: FPLH
    仓颉: JBWNO
    四角: 40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绊倒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豳风·狼跋》

    (2) 又如:跋前疐后(狼前进时会踩着下巴底下垂着的肉,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3) 停滞;阻碍 。如:疐跋(困难);疐便(难易)

    英文翻译

    fall, stumble, falter; hind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海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d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利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triih/tyhţ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