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dì [zhi,di]
部首 --
笔画 14画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为--,总笔画14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9
统一码 7590
仓颉 JBWNO
郑码 EDXI
四角号码 40801
电码 3991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FPLH
注音 ㄓˋ,ㄉㄧ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12452512152134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滞疐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动〉

  1. 绊倒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豳风·狼跋》

  2. 又如:跋前疐后(狼前进时会踩着下巴底下垂着的肉,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3. 停滞;阻碍。如:疐跋(困难);疐便(难易)

详细解释

动词

(1) 绊倒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豳风·狼跋》

(2) 又如:跋前疐后(狼前进时会踩着下巴底下垂着的肉,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3) 停滞;阻碍 。如:疐跋(困难);疐便(难易)

英语翻译

fall, stumble, falter; hind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海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di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利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triih/tyhţi

百度释义

[ zhì ]

1. 古同“踬”:“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 dì ]

1. 古通“蒂”,爪果的蒂。

现代汉语词典

疐zhì
(1)(动)遇到障碍。
(2)(动)跌倒:跋前~后。(比喻进退两难)

康熙字典

疐【午集上】【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陟利切《正韻》支義切,𠀤音至。頓也。《說文》礙不行也。人欲去而止之也。

頓也,跲也。《爾雅·釋言》疐,仆也。《詩·豳風》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傳》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疏》退則跲其尾,謂卻頓而倒于尾上也。

《廣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𠀤與蔕同。《爾雅·釋木》棗李曰疐之。《疏》謂治棗李,皆去其疐。疐者,柢也。《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爲國君者華之,巾以綌,爲大夫累之,士疐之。《疏》疐謂脫華處。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疐【卷四】【叀部】

礙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从此與牽同意。陟利切

说文解字注

(疐)礙不行也。釋言云。疐、跲也。豳風毛傳同。足部躓、跲也。跲、躓也。以大學懥亦作懫推之。則疐卽躓字。音義皆同。許不謂一字殊其義者、依字形爲之說也。如許說則爾雅、毛傳假疐爲躓。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馬當作牛。牛鼻有桊。所以叀牛也。叀之義引伸讀同?。?、綰也。有所牽掣之謂。楊雄酒箴曰。一旦叀礙。爲瓽所轠。謂汲井之缾略有牽絆。爲貯水大盆所擊碎也。字從叀者。如叀牛之鼻然。可使行亦可使止。故曰引而止之也。此說從叀之意。从冂、此與牽同意。冂各本無。今補。從冂者、象挽之使止。如牽字冂象牛縻可引之使行也。故曰此與牽同意。陟利切。古音在十一部。詩曰。載疐其尾。按足部引載躓其尾。必三家詩之異也。或同一毛詩而異字。如同一周禮故書、儀禮古文而或有異文。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