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璧还;归还。
清 蒲松龄 《四月十六日答万乡绅》:“鼎貺返璧,非敢自外,聊借手以当献酬云尔。”《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 童七 回送了三两贐礼,两匹京緑布…… 狄员外 返璧了那贐仪,止收了那四样的礼。”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谈及 文忠 借银事,自忖归 赵 无期,乃嘱余代拟函致 文忠 ,略谓前荷盛情,久铭肝膈,屡思返璧,力不从心。”
引证解释
⒈ 犹璧还;归还。
引清蒲松龄《四月十六日答万乡绅》:“鼎貺返璧,非敢自外,聊借手以当献酬云尔。”
《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童七回送了三两贐礼,两匹京緑布…… 狄员外返璧了那贐仪,止收了那四样的礼。”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谈及文忠借银事,自忖归赵无期,乃嘱余代拟函致文忠,略谓前荷盛情,久铭肝膈,屡思返璧,力不从心。”
返璧的国语词典
退还璧玉。
如:「秦王诈称以五十座城池换和氏璧,奸计未成,只得返璧。」
返璧的网络释义
返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本义:回归,返回)
(2) 同本义
返,还也。——《说文》
返,归也。——《广雅》
祖伊返。——《书·西伯勘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返字本作“反”
福禄来反。——《诗·周颂·执竞》
而反其侵地。——《国语·齐语》
(3) 又如:返命(办完事情后,回来复命);返书(回信);返棹(船只返回)
(4) 归还
其子长而返其璧。——《吕氏春秋·观表》
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搜神记》
(5) 又如:返璧(送还别人馈赠的礼品);返金(退钱,还钱)
(6) 更换
返瑟而弦。——《吕氏春秋·慎人》
(7) 又如:返瑟而弦(换瑟而弹奏);返嘴(反口,改口);返易(倒换,掉换)
(8) 通“反”。违反 。如:返倒(违逆,抗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n3 [宝安腔]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梅县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fan3
◎ 潮州话:何冤2(反),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反 | 府遠 | 幫 | 元合 | 上聲 | 阮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pyanx/pvaan | pĭwɐ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2) 同本义
璧,瑞玉环也。——《说文》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
璧者,方中圆外。——《白虎通》
宏璧。——《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
以苍璧礼天。——《周礼·大宗伯》
如圭如璧。——《诗·卫风·淇奥》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奏 秦王。
(3) 又如: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璧雍(璧堂。古代天子所设的太学。外形好像圆璧,周围以水绕之)
(4) 玉的通称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璧玉(上等美玉);璧散(古玉爵名。为祭祈时所用的礼器);璧人(仪容美好的人);璧门(用玉装饰的门)
(6) 喻月亮 。如:璧采(比喻月光,月色)
动词
退回赠送的礼品或归还借用之物 。如:璧帖拜门(退还以前结拜为兄弟的蓝帖,另具门生帖子拜在门下,改做师生关系);璧回(敬词。表示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d5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辟 | 必益 | 幫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pĭɛk | pjek/p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