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笔

yùn bǐ [yun bi]
繁体 運筆
注音 ㄩㄣˋ ㄅ一ˇ

词语释义

运笔 yùnbǐ

(1) 笔法的运用;动笔

悬腕运笔
时而搁笔沉思,时而运笔如飞
wield the pen

引证解释

⒈ 书法用语。指运腕用笔。

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
《宣和书谱·胡季良》:“字体温润,虽肥而有秀颖之气,运笔略无凝滞。”
明徐渭《<玄抄类摘>序》:“大约书始执笔,执则运,故次运笔,运则书,书有法也。”
沉尹默《书法论·引言》:“字是用笔蘸上一色墨,由指执笔,由腕运笔,起倒使转不停而写成的。”

⒉ 书写或写作。

《北史·陈元康传》:“元康於坛下作军书,颯颯运笔,笔不及冻,俄顷数纸。”
宋苏轼《观子玉郎中草圣》诗:“柳侯运笔如电闪, 子云寒悴羊欣俭。”

⒊ 指诗文的风格。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明王世贞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运笔的国语词典

写字、画画时笔锋的变化运用。

运笔的网络释义

运笔

  • 运笔即用手腕运转毛笔,要学会运笔,应弄清楚指,腕,臂各个部位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指的作用在于执笔,腕臂的作用在于运笔。在书写字径3厘米以下的小字时,点画间距较小,动作细微,就用五指协调行笔。如书写拳头般大小的字体,由于运笔范围大,而以用腕为主要,指则辅助之。在大些的字,仅靠腕无济于事,须要用臂来配合腕共同完成书写。
  • 运笔造句

    这两个书法家,在下、运笔上大同小异。
    运笔之难,难在要用柔软笔毛写出一波三折刚健的笔意来。
    画家运笔有如天马行空,飘逸自然。
    老书法家运笔潇洒自如,写出的字如龙飞凤舞。
    写山岩用折带皴,皴染结合,整幅绘画运笔流畅,虚实相间,意境深远。
    接桐先是墨灌笔锋,接着畅心运笔,点墨之间一副美画即成,好洒脱一少年。
    此时,天道早忘了刚刚豪情壮志的誓言了,果断得放弃“命运笔”。
    章草源于隶,运笔圆转如篆,点捺如隶,虽保留了波磔点画,字形却已由扁而纵。
    每次都看的力透纸背,将这个字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转角,甚至每一笔运笔的力道都分析了无数遍。
    绞转运笔必以长锋柔翰,用笔讲究绵里有刚,虚实互用。
    笔法中有执笔法,像擫、押、钩、揭、抵、拒、导、送;还有运笔法,例如永字八法点、横、竖、勾、仰横、撇、斜撇、捺。
    张起灵摇摇头,细细抚过刀身,终于在抚过刀鞘时顿了顿。熟悉的瘦金体,张起灵。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一笔一画皆可见刻字之人的的用心良苦。线性木头。
    例如,我们很多人养宠物,大家都有幸运笔或日记簿这类心爱的物件。
    他的字结体是听其自然,不受拘束,运笔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是功力和修养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以后的自然流露,决不是有意为之。
    在运笔中的中锋转侧锋,行笔中的提按飞舞,墨色淡浓配置以及渴笔、湿笔、飞白的运用都有很深的研究。
    隶书的一横就产生了“蚕头燕尾”,同时还产生了撇、捺、挑、钩等多种运笔形态。
    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姜夔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其《楷书帖题跋卷》运笔遒劲、波澜老成,不仅能令人一睹其书法风采,也可从中了解他的艺术见解。
    “永字八法”作为运笔的法式,透露出中国美学的一大消息,就是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不滑落,不漂移,稳实有力,外融内刚。
    运笔之难,难在要用柔软笔毛写出一波三折刚健纺笔意来。
    中国当代水彩画按照风格可分三类:写意,特点是表现生动,运笔恣纵;写实和装饰性风格。

    汉字详情

    yùn [yu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FC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MMI
    四角: 31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辵( chuò),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2) 同本义

    運,移徙也。——《说文》

    日、月运行。——《易·系辞》

    日运为躔,月运为逡。——《方言》。注:“犹行也。”

    是鸟也,海运。——《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运衡(指运转的玉衡星);运玑(谓运转测天之器。玑,璇玑);运斡(运转);运掌(放在手掌上运转。比喻极为轻易的事情)

    (4) 搬运;运输

    运量万物而不匮。——《庄子·知北游》

    运,转也。——《广雅》

    三卜之运也。——《公羊传·定公十五年》

    将运舟而下浮兮。——《楚辞·九章·哀郢》

    浑元运物。——班固《幽通赋》

    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建兴)九年, 亮复出 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三国魏· 嵇康《嵇中散集》

    运一大石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运行李;运兵;运粮;运漕(由水路运粮);运船(载运物资的船只)

    (6) 运用

    或运智御世,不婴祸故。——嵇康《嵇中散集》

    (7) 又如:运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运智(运用智慧计谋);运谋(运用谋略)

    (8) 挥动 。如:运斤(挥动斧头砍削)

    (9) 运筹 。如:运算(运筹计算);运帷(运筹帷幄)

    (10) 行驶 。如:运舟(行船)

    (11) 玩弄,拨弄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履,问之蚤莫,虽请退可也。——《礼记》

    名词

    (1) 运气,命运

    运穷福艾。——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运隆祚永(国运隆盛兴旺,帝统传世久远);运乖时蹇(运气很不好);运合中兴(气数到了复兴的时候);好运;走运

    (3) 地之南北距离曰运

    勾践之地,…广运百里。——《国语》

    (4) 春秋莒邑 。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也作“郓”

    (5) 日月周围的光圈

    画隨灰而月运朔。——《淮南子·览冥》

    其经运十,其别九十。——《周礼·春官·大卜》

    (6) 姓

    形容词

    (1) 远

    帝德广运。——《书·大禹谟》

    (2) 纵,竖

    翼大七尺,目大运寸。——《庄子》

    (3) 浑浊

    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管子·水地》

    (4) 眩晕。通“晕”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灵枢经》

    (5) 又如:运眩(眼花)

    英文翻译

    run; simplified form of 運 luck, fortune; ship, trans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wan6

    宋本广韵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