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草名。即苦丁。
《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 沉怀远 《南越志》:“ 龙州县 有皋芦草,叶似茗,味苦澁,土人以为饮,今 南海 谓为过罗,或曰拘罗。”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七:“ 南越 茗苦涩,谓之过罗。又云,即今之苦丁,亦名皋卢。”
引证解释
⒈ 草名。即苦丁。
引《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沉怀远《南越志》:“龙州县有皋芦草,叶似茗,味苦澁,土人以为饮,今南海谓为过罗,或曰拘罗。”
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十七:“南越茗苦涩,谓之过罗。又云,即今之苦丁,亦名皋卢。”
过罗的国语词典
用筛子筛面,使面粉较为细致。
过罗的网络释义
过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声。本义:走过,经过)(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灾殃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
),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2) 同本义
罗,以丝罟鸟也。——《说文》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王风·兔爰》
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难三》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曹植《野田黄雀行》
(3) 又如:罗尉(捕鸟的网);罗落(截捕禽兽的用具);罗弋(捕鸟的工具)
(4) 轻软的丝织品
遍身罗绮。——宋· 张俞《蚕妇》
湿罗幕。——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红罗复斗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晚成单罗纱。
(6) 又如:罗绮(罗与绮皆为丝织品,这里指衣着高贵华丽的人);罗衾(绸被);罗衫(古人夏季时所穿的丝织衣衫;质料柔软轻爽);罗巾(丝制手巾);罗帕(丝织方巾);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罗带(丝织的衣带)
(7) 一种细密的筛子 。如:罗床(筛面用的一种器具);绢罗,铜丝罗
(8) 罗马尼亚的简称
(9) 姓
动词
(1) 用网捕捉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小雅·鸳鸯》
(2) 又如:罗雀(设网来捕雀,比喻门庭冷落);罗毕(用网捕鸟);罗雀掘鼠(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
(3) 排列;广布
族布而罗生。——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桃李罗堂前。——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又如:罗落(罗列部署 );罗落境界(分布驻扎于边境);罗天结角(布下天罗地网)
(5) 收罗;招集,收集
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庄子·天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罗斋(指聚集等待他人雇请的工匠、僧道);罗弋(网罗);罗取(搜罗求取);罗捕(搜索捕捉);罗搜(到处搜索)
(7) 包罗 。如:罗括(包括,包罗);罗居(周围的邻居)
(8) 约束,防范 。如:罗守(环绕守护);罗峙(环绕屹立);罗禁(包围禁闭);罗骑(巡行的骑卫)
(9) 阻止;遮拦 。如:罗伞(仪仗行列中的伞盖);罗闉(古时军营周围的宵禁设施)
(10) 经过筛具或滤网、有网眼的织物筛下来 。如:罗面;罗和(对磨面工人的称呼)
量词
英文gross的省音译。十二打为一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