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

dá mó [ da mo]
繁体 達摩
注音 ㄉㄚˊ ㄇㄛˊ

词语释义

1.[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 2.亦作"达"﹑"达磨"。菩提达摩的省称,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

词语解释

  1. [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一场出丑,着甚达摩。” 凌景埏 校注:“着甚达摩,犹如説有什么法子。‘达摩’,梵语音译,指‘法’,见《方广经》。”

  2. 亦作“ 达么 ”、“ 达磨 ”。

    菩提达摩 的省称, 天竺 高僧,本名 菩提多罗 。于 南朝 梁 普通 元年入 中国 , 梁武帝 迎至 建康 。后渡 江 往 北魏 ,止 嵩山 少林寺 ,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 慧可 。 达摩 为中华禅宗初祖。 宋 沉辽 《赠长芦福长老》诗:“ 达么 西归不记年, 雪山 消息更芜然。”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色赋记》:“ 孙臏 衔枚之际,半夜失踪; 达磨 面壁以来,九年闭目。” 清 丘逢甲 《兴福寺》诗:“自从 达摩 来,妙法指心示。”

引证解释

⒈ [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一场出丑,着甚达摩。”
凌景埏校注:“着甚达摩,犹如説有什么法子。‘达摩’,梵语音译,指‘法’,见《方广经》。”

⒉ 亦作“达么”、“达磨”。 菩提达摩的省称, 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

宋沉辽《赠长芦福长老》诗:“达么西归不记年, 雪山消息更芜然。”
明杨慎《艺林伐山·五色赋记》:“孙臏衔枚之际,半夜失踪; 达磨面壁以来,九年闭目。”
清丘逢甲《兴福寺》诗:“自从达摩来,妙法指心示。”

达摩的国语词典

一切的现象、法则或佛陀的教法。为梵语Dharma的音译。也作「达磨」。

达摩造句

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
请世尊乔达摩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我将终生寻求庇护。
如果说达摩面壁九年,在石洞中留下身影是一场修行。
将碳税提上架是志在必行了,就像挂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商家和业主头上,扼杀自信。
而天竺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先后在此主持译经工作,对中国佛经翻译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人尊为“开皇三大士”。
这么跟你说吧,现在空虚是鸿钧老祖,道是达摩祖师,而太上虚悬。
施主所言的都是贫僧在盘古大世界编排出来,事实上达摩是我,慧可是我,僧璨是我,道信是我,弘忍也是我。
之后,拳术发展为外内两家:外家是以达摩禅师为祖的少林派,内家是以张三丰为祖的武当派。
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
慧可听了达摩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
在“禁闭”一集中,发现了防护门上的地图,这是一张揭露了所有达摩站的网状图,图的中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梁武帝一直追到江边,只看见汹涌彭湃的浪花,却看不到达摩祖师的影子,只得叹了口气,原路返回。
一些对冲基金,几乎与无照营业的保险公司没有本质区别,它们的泛滥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信用违约交换市场,这种情况犹如一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企业违约行为增多时,这把剑就会无情地落下。
达摩行医济世,在下层百姓中广结善缘。他救助了面临被焚噩运的麻疯女小婵,在日久相处中小婵心生爱慕,这给潜心修炼的达摩带来诸多不便。
浏览诸多文章,大抵皆言因庙中有“夷人”或“番僧”种下的波罗树,并且点明这个番僧叫做达奚,达摩的小弟弟。
自北魏建寺以来,先后有天竺高僧跋跎、达摩入住寺院,传下道统,至隋唐之前,寺中僧众习武,已经蔚然成风。
达摩作为中国禅宗的始祖,也是历代画家所钟爱的题材,如明朝戴进、宋旭、丁云鹏、吴彬等均有相关作品。
造化弄人,当年达摩一苇渡江传为佳话,现在自己连一苇都不用就能踏水而行。
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
道信是东土四祖,是中国禅宗形成史上的重要一环,影响了达摩禅的发展方向。

汉字详情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
mó,mā [mo,ma]
部首: 1103
笔画: 15
五笔: YSSR
五行:
仓颉: ICQ
四角: 002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摩擦,磨蹭)

(2) 同本义

摩,研也。——《说文》

刮摩之工。——《考工记》

鎋击摩车而相过。——《战国策·齐策》

人肩摩。——《战国策·秦策》

濯手以摩之,去其皱。——《礼记·内则》

(3) 又如:摩戛(摩擦。也作磨戛);摩厉(磨物使锐。引申有磨炼、钻研的意思);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着车子);摩肩(肩挨着肩);摩拭(揩擦)

(4) 迫近,接近

(5) 又如:摩近(接近);摩垒(迫近敌垒);摩霄(接近云天,冲天)

(6) 通“磨”。磨砺

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礼记·乐记》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易·系辞上》

(7) 通“磨”。磨炼

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庄子·徐无鬼》

(8) 通“磨”。磨灭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汉书·司马迁传》

(9) 又如:摩牙(磨其牙使之锐利);摩灭(磨损消灭,消亡);摩砻(犹磨光)

(10) 切磋;研究

刚柔相摩。——《易·系辞上》

相观而善之谓摩。——《礼记·学记》

(11) 又如:观摩(观看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摩切(切磋琢磨);摩研(切磋研究);摩拟(比拟研究)

(12) 抚摸

摩顶受戒。——《西游记》

(13) 又如:摩拊(抚摩;安抚);摩捋(顺手抚摩);摩触(抚摩;摸索);摩按(按摩)

(14)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rub, scour, grind; fri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o1
◎ 客家话:[梅县腔] mo2 [海陆丰腔] mo2 mo1 [东莞腔] mo2 [沙头角腔] mo3 [客英字典] mo2 [台湾四县腔] mo2 mo1 [客语拼音字汇] mo1 [陆丰腔] mo1 [宝安腔] mo1 |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婆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muɑ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