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射戟

yuán mén shè jǐ [yuan men she ji]

词语释义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405
笔画: 14
五笔: LFK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QGRV
四角: 445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2) 同本义

辕,辀也。——《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

今夫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考工记·辀人》

凡为辕,三其轮崇。——《周礼·考工记·车人》

令尹南辕返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3) 又如: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

(4)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于险阻处置车为屏藩,又仰两车使辕对峙如门,称辕门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设车宫辕门。——《周礼》

(5) 又如:辕垣(官署)

(6) 后指军营之门或行馆,即长官战场司令部或官方的衙署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三国演义》

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沈浮《浮生六记》

(7) 又如:辕门抄(清朝督抚官署抄寄属下州、府、县的公文或情报。后改为木板印刷)

(8) 车 。如:辕下(车下);辕辙(车迹);辕议(车夫的议论。泛指街谈巷议)

(9) 犁辕 。如:辕长(犁辕的长度)

(10) 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禹城县境内

(11) 姓 。春秋陈有辕涛涂

英文翻译

axle; magistrate's offi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宋本广韵

mén [men]
部首: 321
笔画: 3
五笔: UYH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IS
四角: 370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英文翻译

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un4

宋本广韵

shè [she]
部首: 307
笔画: 10
五笔: TMD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HDI
四角: 2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2) 同本义

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

三曰五射。——《周礼·保氏》

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

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

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

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枯,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了害);射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射利(比喻急于追求财利如射矢之速)

(4) 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

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三元里抗英》

(5) 又如:射门;射弹;射击;射工(传说中能含沙射影的毒虫);喷射;注射

(6) 猜度

是何鸟也?王射之。——《吕氏春秋·重言》

(7) 又如:射虎(猜灯谜。灯谜,又如灯虎、文虎);射覆(一种酒令。用相连的字句隐寓事物,使人猜度)

(8) 打赌

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汉· 枚乘《七发》

(9) 谋求,逐取

江淮豪贾射利。——《新唐书·食货志》

(10) 又如:射利(谋取财礼)

(11) 照射,放射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内。——《阎典史传》

(12) 循着,顺着

夜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无闻儿啼,即射声而至。——清· 黄宗羲《金孺人墓志铭》

(13) 瞬间地斜视

又冷冷地射了屠维岳一眼。—— 茅盾《子夜》

(14) 拦阻

谋为石岸,以射水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榭铭》

(15) 嘲弄

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三闲集》

(16) 指投壶 。把箭投向壶里,按投中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罚酒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名词

(1) 放箭的人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

(2) 射法。古代六艺之一。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 。如:射人(古官名。掌射法以习射仪);射人师(射人之长);射雀(谓射术高超)

(3) 乡射礼 。如:射宫(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射饮(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器(射礼所用的器物)

(4) 圭璋上端锐出部分

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周礼·考工记》

(5) 姓

英文翻译

shoot, eject, issue forth, emit

方言集汇

◎ 粤语:je6 jik6 se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a5 jit8 [宝安腔] sa5 [梅县腔] sha5 [海陆丰腔] sha5 rit8 [沙头角腔] sa5 [陆丰腔] sha6 [东莞腔] sa5 [客语拼音字汇] sa4 [台湾四县腔] sa5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謝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jahjĭa
[ji]
部首: 412
笔画: 12
五笔: FJAT
五行:
吉凶:
仓颉: JJI
四角: 4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戈,从榦( 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2)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说文》

戟广寸有半。——《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

修我矛戟。——《诗·秦风·无衣》

交戟之卫士。——《史记·项羽本纪》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3) 如:戟戈(戟和戈,泛指兵器);戟盾(戟和盾);戟牙(戟上横出的刃);戟吏(仪仗中持戟的人)

(4) 仪仗名 。如:戟节(戟级。戟仗和符节);戟槊(门戟和长矛);戟幢(门戟和饰以羽毛的旗帜)

动词

(1) 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

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宋· 苏轼《后怪石供》

(2) 又如: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3) 刺激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本草纲目·大戟》

(4) 又如:戟口(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戟喉(喉受刺激)

英文翻译

halberd with crescent blade

方言集汇

◎ 粤语:gik1
◎ 客家话:[梅县腔] git7 [海陆丰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陆丰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台湾四县腔] git7 [东莞腔] git7 [宝安腔] g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几劇陌三開入聲開口三等kĭɐkkiek/ky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