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轭

yuán è [ yuan e]
繁体 轅軛
注音 ㄩㄢˊ ㄜˋ

词语释义

1.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 2.古代肩舆供抬举用的直木和套在肩膀上的横木(或布带﹑皮带)。

词语解释

  1. 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軛。” 王琦 注:“軛,辕端横木。驾马领者也。”《宋史·宦者传三·杨戬》:“农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垦,殫财靡芻,力竭饿死,或自縊辕軛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栈有青牛,素服辕軛。主之薨也,踣地哀鸣,仰天屑泪,三日不秣。”

  2. 古代肩舆供抬举用的直木和套在肩膀上的横木(或布带、皮带)。

    《隋书·礼仪志五》:“初 齐武帝 造大小輦,并如軺车,但无轮轂,下横辕軛。”

引证解释

⒈ 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

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軛。”
王琦注:“軛,辕端横木。驾马领者也。”
《宋史·宦者传三·杨戬》:“农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垦,殫财靡芻,力竭饿死,或自縊辕軛间。”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栈有青牛,素服辕軛。主之薨也,踣地哀鸣,仰天屑泪,三日不秣。”

⒉ 古代肩舆供抬举用的直木和套在肩膀上的横木(或布带、皮带)。

《隋书·礼仪志五》:“初齐武帝造大小輦,并如軺车,但无轮轂,下横辕軛。”

辕轭的网络释义

辕轭

  • 辕轭,汉语词语,拼音是yuán è,释义是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或古代肩舆供抬举用的直木和套在肩膀上的横木(或布带、皮带)。
  •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405
    笔画: 14
    五笔: LFK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QGRV
    四角: 445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2) 同本义

    辕,辀也。——《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

    今夫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考工记·辀人》

    凡为辕,三其轮崇。——《周礼·考工记·车人》

    令尹南辕返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3) 又如: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

    (4)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于险阻处置车为屏藩,又仰两车使辕对峙如门,称辕门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设车宫辕门。——《周礼》

    (5) 又如:辕垣(官署)

    (6) 后指军营之门或行馆,即长官战场司令部或官方的衙署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三国演义》

    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沈浮《浮生六记》

    (7) 又如:辕门抄(清朝督抚官署抄寄属下州、府、县的公文或情报。后改为木板印刷)

    (8) 车 。如:辕下(车下);辕辙(车迹);辕议(车夫的议论。泛指街谈巷议)

    (9) 犁辕 。如:辕长(犁辕的长度)

    (10) 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禹城县境内

    (11) 姓 。春秋陈有辕涛涂

    英文翻译

    axle; magistrate's offi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宋本广韵

    è [e]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DBN
    五行:
    仓颉: KQMSU
    四角: 4151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车,厄声。本义: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同本义

    轭,辕前也。——《说文》。段注:“辕前者,谓衡也。”

    楔貌如軶。——《仪礼·既夕礼》

    三公奉軶持纳。——《荀子·正论》

    牵牛(牵牛星)不负轭。——《古诗十九首》

    动词

    (1) 束缚

    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轭民,父以名压子。——谭嗣同《仁学界说二十七界说》

    (2) 控制

    意大利之大部被轭于 奥国。——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英文翻译

    yoke, collar

    方言集汇

    ◎ 粤语:aak1 ngaak1
    ◎ 潮州话:ê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