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汉书·昭帝纪赞》:“ 光 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亦作“ 轻徭薄赋 ”、“ 轻傜薄赋 ”。《北史·隋纪下·炀帝》:“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寧积於人,无藏於府。”《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朕当去奢省费,轻傜薄赋,选用亷吏,使民衣食有餘。”
引证解释
⒈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引《汉书·昭帝纪赞》:“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
亦作“轻徭薄赋”、“轻傜薄赋”。 《北史·隋纪下·炀帝》:“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寧积於人,无藏於府。”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朕当去奢省费,轻傜薄赋,选用亷吏,使民衣食有餘。”
轻繇薄赋的网络释义
轻繇薄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车名)
(2) 轻车
轻,轻车也。——《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
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周礼·车仆》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战国策·齐策》
(3) 轻工业的简称 。如:均衡发展农、轻、重
(4) 化学元素氢的旧译
〈形〉?
(1) 分量不大。与“重”相对
轻重同。——《孟子》。注:“谓斤两。”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又如:轻单(单薄);轻省(负担轻,不费力);轻肥(穿轻裘,乘肥马。比喻显贵的人或豪奢的生活);轻狐(轻暖的狐裘)
(3) 微小
有轻罪者,赎以金分。——《淮南子·泛论》
无势之谓轻。——《韩非子·解老》
轻者无罪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轻小(细小);轻文(微小的水波);轻汗(些微的汗);轻雨(小雨)
(5) 轻快,轻便
师轻而骄。——《国语·周语》。注:“谓超乘也。”
轻锐僄狡。——张衡《西京赋》。注:“谓便利。”
舟遥遥以轻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轻捷善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轻敲(轻便。敲:作“巧”);轻甲(较为轻便的盔甲战衣);轻帆(即轻舟);轻车(轻便的车子);轻劲(轻快有力);轻弓(轻便的弓);轻舫(轻航。犹轻舟);轻航(轻快的船)
(7) 轻率,不稳重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
轻辞古之天子。——《韩非子·五蠹》
轻辞天子。
敢以轻心。——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轻造(冒然造访);轻快(轻率;不慎重);轻乔(轻浮);轻躁(轻率急躁);轻行(举止轻浮不庄重);轻侠(轻举妄动的人)
(9) 宽松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10) 又如:轻吉列(轻急力。轻轻的,轻易的);轻省(舒服)
(11) 不贵重;贱
钱益多而轻。——《汉书·食货志》。注:“贱也。”
辨轻重。——《荀子·富国》。注:“谓尊卑。”
(12) 又如:轻鲜(微薄的情意);轻微(菲薄);轻鄙(微贱)
(13) 轻佻
(14) 又如:轻狂百势(轻佻狂放,不拘形骸);轻薄子(轻佻浮浪的人);轻隽(轻佻俊逸);轻薄脂粉(轻浮放荡的女子);轻轻试试(妖艳的样子)
(15) 微弱,淡薄 。如:轻日(淡微的日光);轻妆(女子淡妆);轻红(淡红);轻弱(薄弱,单薄)
(16) 轻轻地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动词
(1) 轻视;不重视
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公子纵轻胜。——《史记·魏公子列传》
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轻之而屑间焉。——清· 刘开《问说》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年轻少。—— 唐· 李白《上李邕》
(2) 又如:轻人轻己(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轻觑(轻视;鄙薄);轻意(轻慢;简慢);轻量(轻视);轻亵(轻慢;不敬);轻倨(傲慢无礼);轻易(轻视;不尊重);轻渎(轻慢冒犯);轻利(轻视名利)
(3) 使轻;减少
而不明世俗之变,不察治民之情,故多赏以致刑,轻刑以去赏。——《商君书》
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三国志》
(4) 又如:轻薄(减轻;减免);轻约(减少,减省);轻弱(削弱);轻权(谓权力削弱)
(5) 宽大;宽容
古之君子…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轻以约乎。
(6) 又如:轻贷(轻饶;从轻发落);轻过(轻恕其罪过);轻假(宽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áo
动词
(1) (形声。从系,本义:随从)
(2) 同本义
鲁颜无繇。——《史记·弟子传》
(3) 动摇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史记》
名词
(1) 力役,通“徭”
繇者揭钁,负笼土。——《淮南子·精神》。高注:“繇役也。”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史记·项羽本纪》
减太官,省繇赋。——《汉书·景帝纪》
又如:繇戍(遣民到边境戍守,服役。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为朝庭服劳役的义务。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为使者);繇赋(徭役和田赋捐税)
(2) 通“谣”。歌谣
参人民繇俗。——《汉书·李寻传》。颜师古云:“繇,读与谣同。”
(3) 又如:繇俗(歌谣风俗)
(4) 古族名 ,秦汉时闽越族分为繇和东越两部
(5) 姓
形容词
(1) 茂盛;草茂盛
厥草惟繇。——《书·禹贡》
(2) 通“遥”。远。
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荀子·礼论》
(3) 另见
yóu
介词
从,自
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尔雅》
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史记·文帝本纪》
动词
(1) 通“游”
近者陆子优繇。——《汉书·文帝纪》
(2) 通“由”。经
所繇适于治之路也。——《汉书·董仲书传》
政繇冢宰。——《汉书·魏相传》。颜师古云:“繇,与由同。”
繇朐汏輈。——《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3) 另见
zhòu
名词
(1) 通“籀”。古时占卜的文辞
成风闻 成季之繇。——《左传·闵公二年》
(2) 又如:繇词(卦兆的占词。繇,通“籀”);繇文(占卜的文辞)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2 ju2 [客英字典] ju2 [海陆丰腔] rau2 riu2 [宝安腔] jau2 | ju2 (jiu2) [梅县腔] ju2 jau2 [客语拼音字汇] yau2 y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遙 | 餘昭 | 以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jĭɛu | je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8 [陆丰腔] pok8 [沙头角腔] pok8 [东莞腔] bu1 pok8 [台湾四县腔] pok8 [宝安腔] pok8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梅县腔] pok8 [客英字典] pok8
◎ 潮州话:波窝8 波窝7 ,boh8(pôh) bo7(pō)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泊 | 傍各 | 並 | 鐸合 | 入聲 | 藥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buak | bʰuɑ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2) 同本义
赋,敛也。——《说文》
赋,税也。——《广雅》
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
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4) 缴纳赋税
讼者平,赋者均。——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5)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
(6) 给予;授予
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吕氏春秋》
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汉书·平帝纪》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国语·晋语》
(7) 又如: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质(上天赋予的资质);赋灵(天赋的灵性,生性);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赋职(授与职事)
(8) 做诗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唐· 王勃《滕王阁序》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诵读;吟咏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
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 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
(11) 陈述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12) 通“敷”。颁布
明命使赋。——《诗·大雅·丞民》
(13) 又
赋政于外。
名词
(1) 田赋;赋税
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
薄赋敛,广畜积。——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又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
(4) 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车、武器、衣甲或银钱
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治长》
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腆敝赋。——《左传·成公二年》
(5) 徭役;兵役
敞邑以赋。——《左传·隐公四年》。注:“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6) 又如:贡赋(贡品和徭役)
(7) 生成的资质 。如:赋分(天赋;资质);赋质(天赋资质);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赋情(天性);赋才(天赋,才能)
(8) 兵,军队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
(9) 又如:赋舆(指兵车;泛指军事);王赋(王军)
(10) 中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乃作《怀沙》之赋。——汉·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赋客(善于作辞赋的人);赋韵(指分韵作诗);赋论(辞赋和议论文);赋铭(辞赋和铭文);赋歌(辞赋和歌曲);赋颂(赋和颂。两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