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剌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疲软无力貌。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可怜我这没照覷的娇娃,早諕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三折:“则被这金晃的我这眼睛儿花腊搽,諕的我这手脚儿软剌答。”亦作“ 软答剌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血模糊污了一身,软答剌冷了四肢。黄甘甘面色如金纸。”
引证解释
⒈ 疲软无力貌。
引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可怜我这没照覷的娇娃,早諕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则被这金晃的我这眼睛儿花腊搽,諕的我这手脚儿软剌答。”
亦作“软答剌”。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血模糊污了一身,软答剌冷了四肢。黄甘甘面色如金纸。”
软剌答的网络释义
软剌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á
动词
(1) 割开;划开 。如:手剌破了
(2) 另见
là
形容词
(1) (会意。从束,从刀。本义:乖戾;违背)
(2) 同本义
愎佷遂过曰剌。——《周书·谥法》
不乖剌。——《礼记·礼运》注
至少卿乃教以 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剌戾(违逆);剌谬(违背;悖谬)
(4) 邋遢 。如:剌塔(剌搭,剌达,剌答。邋塔);剌塌醉(大醉;烂醉);剌撒(拉屎撒尿;也作“剌剌撒撒”。舒展,宽松)
(5) 辣辣。形容燥热 。如:剌剌(也作“辣辣”。象声词。咬牙声)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at8 [海陆丰腔] lat8 [客语拼音字汇] la1 lad6 [台湾四县腔] lat8 [宝安腔] lat8 la1
◎ 潮州话:l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剌 | 盧達 | 來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lat |
详细解释
dā
(1) ——义同“答”(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2) 另见
dá
动词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 粗厚 。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p7 [陆丰腔] dap7 [宝安腔] d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dap7 [沙头角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 [海陆丰腔] dap7 [东莞腔] dap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答 | 都合 | 端 | 合 | 入聲 | 合 | 開口一等 | 覃 | 咸 | top | tɒ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