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殿堂檐下滴水处。《后汉书·礼仪志中》:“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太史令前,当轩溜北面跪。”
引证解释
⒈ 殿堂檐下滴水处。
引《后汉书·礼仪志中》:“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太史令前,当轩溜北面跪。”
轩溜的网络释义
轩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2) 同本义
轩,曲輈藩车。——《说文》
轩,安车也。——《声类》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舍其文轩。——《战国策·宋策》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轓曰轩。”
如轾如轩。——《诗·小雅·六月》
后重曰轩。——《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文轩之与敝舆。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左传·闵公二年》
(3) 又如:轩服(轩车与冕服);轩朱(古代显贵者所乘坐的车子);轩车(曲辕而有帷幕的马车。是古代大夫以上的坐车);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
(4) 泛指华美的车子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江淹《别赋》
(5) 又如:轩车下坠(比喻日落);轩帆(车和船);# 楼板,建筑物的上层结构部分
于是左右平,重轩三阶。——《后汉书》
(6) 屋檐
轩,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集韵》
(7) 又如:轩宁(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轩檐(屋檐)
(8) 殿堂前檐处
酒半酣,辽主临轩,命诸部长次弟起舞。——《续资治通鉴》
(9) 又如:轩砌(殿堂前的台阶);轩陛(殿堂的台阶)
(10) 房屋。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
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红楼梦》
(11) 又如:轩子(屋室);轩宇(轩敞的屋宇);轩序(指住宅);轩房(住室)
(12) 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新构一轩跨路,貌灵官于中。——《徐霞客游记》
(13) 又如:轩榭(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轩厂(棚舍)
(14) 厕所的别称
厕或曰轩,前有版似殿轩也。——《释名》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史记·外戚世家》
均之土也,或基堂殿,或涂轩户。——《论衡·幸偶篇》
(15) 又如:轩厕
(16) 槛板
轩,谓槛正板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17) 又如:轩栏(栏板)
(18) 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
啸傲东轩下。——陶潜《饮酒》
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
从轩前过。
轩凡四遭火。
(19) 又如:轩子(有窗的长廓);轩陛(指居室);轩栏(殿前长廊的栏干);轩楹(堂前的廊柱)
(20) 指窗户或门
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开轩面场圃。——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1) 又如:轩户(门户。指人家);轩扉(门窗);轩榥(窗户)
(22) 星名 。如:轩宫(星名。轩辕之宫的简称);轩辕(中国星官名);轩光(轩辕星的光辉)
(23) 轩辕的省称。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 。如:轩后(即黄帝轩辕氏);轩主(即轩辕氏。南朝梁宣帝);轩室(帝王的宫室)
形容词
(1) 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大
中轩敞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轩昂(气概不凡;高大雄伟);轩秀(挺拔秀出);轩眉(即扬眉。形容人志气高昂或高兴的样子);轩峙(高耸矗立);轩特(轩昂出众);轩举(高昂,爽朗)
(3) 重
夫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后汉书》
(4) 宽悦。也作“刳”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庄子》。唐· 陆德明释文:“刳, 崔本作轩,云:‘宽悦貌。’”
动词
(1) 高扬;飞扬
归雁载轩。——王粲《赠蔡子笃》
翔雾连轩。——木华《海赋》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颜延年《五君咏向常侍》
(2) 又如:轩轩(起舞的样子;扬扬自得的样子);轩毳(飞鸟);轩翥(飞举);轩举(高扬飞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iū
动词
(1) 滑动 。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形容词
(1) 倾斜 。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如:溜撒(灵活;伶俐)
副词
〈方〉∶很,非常 。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词缀词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名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动词
(1) 液体向下流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缝隙 。如:溜缝
形容词
(1) 水势迅猛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量词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iu5 [东莞腔] liu3 [台湾四县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陆丰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语拼音字汇] liu1 liu2 piu4 [梅县腔] liu1 liu3 liu5 t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溜 | 力救 | 來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liuh/liow | l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