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宪

guǐ xiàn [ gui xian]
繁体 軌憲
注音 ㄍㄨㄟˇ ㄒ一ㄢˋ

词语释义

1.法度。

词语解释

  1. 法度。

    《晋书·孙盛传》:“时 盛 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宜光崇圣烈,示轨宪於万世。”《新唐书·汉王元昌传》:“数触轨宪, 太宗 手詔诲督。”

引证解释

⒈ 法度。

《晋书·孙盛传》:“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
《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宜光崇圣烈,示轨宪於万世。”
《新唐书·汉王元昌传》:“数触轨宪, 太宗手詔诲督。”

轨宪的网络释义

轨宪

  • 轨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uǐ xiàn,是指法度。
  • 汉字详情

    guǐ [gui]
    部首: 405
    笔画: 6
    五笔: L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KN
    四角: 445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 同本义

    轨,车辙也。——《说文》

    经涂九轨。——《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

    车不得方轨。——《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

    (3) 又如:轨距

    (4) 车轮的痕迹,车辙

    轨,迹也。——《广雅》

    轨,车辙也。——《玉篇》

    兵车之轨交于天下。——柳宗元《辩侵伐论》

    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孟子·尽心下》

    (5) 又如:轨迹(车的辙迹);轨躅(车轮辗过的痕迹)

    (6) 法则、法度

    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管子·山国轨》

    东平失轨。——《汉书·叙传》。注:“法则也。”

    缘法循理谓之轨。——《贾子道术》

    轨事之大者也。——《汉书·贾山传》。注:“谓法度”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轨等(法度与等级);轨仪(规范,法则);轨法(轨范法则);轨事(法度,法则);轨模(法则,楷模)

    (8) 道,导轨

    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淮南子·本经训》

    (9) 又如:轨度;轨道;出轨;单(双)轨;出轨;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10) 车子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左思《蜀都赋》。 刘良注:“轨,车也。躅,迹也。”

    回轨异途。——《三国志·郤志传》

    (11) 道路;途径

    异轨同奔。——《宋书·谢灵运传论》

    (12) 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13) 统计 。如:轨官(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轨数(统计理财的方法)

    (14) 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左传·成公十七年》

    (15) 又如:奸轨(作乱偷窃之人)

    动词

    (1) 依循,遵循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轨轨(遵循轨迹);轨法(遵循法度);轨承(遵循承奉)

    英文翻译

    track, rut, path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宋本广韵

    xiàn [xian]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TF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HGU
    四角: 30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2) 同本义

    宪,敏也。——《说文》

    博闻多能曰宪。——《周书·谥法》

    (3) 喜乐的样子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诗·大雅》

    (4) 又如:宪宪(欣欣。喜悦的样子)

    名词

    (1) 法令

    布宪于国。——《管子·立政》

    宪,法也。——《尔雅》

    慎乃宪。——《书·益稷》

    万邦为宪。——《诗·小雅·六月》

    此君之宪令。——《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发虑宪。——《礼记·学记》

    (2) 又如:宪票(拘提人犯或处理公务的指令);宪范(法式,典范)

    (3) 宪法的略称 。如:立宪;护宪;制宪

    (4) 宪司的省称 。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相当于后世的按察司之职

    (5) 方法

    犹迹求履之宪也。——《管子》

    (6) 旧时属吏对上司的尊称

    且等本县见过学宪,再作道理。——《官场现形记》

    (7) 又如:宪台(对上官的尊称);宪训煌煌(对官员训词的恭维);宪官(泛指官员)

    (8) 姓

    动词

    (1) 公布

    宪谓幡书以明之。——《周礼·朝士》。杜注

    令群吏宪禁令。——《周礼·小司徒》。注:“表县之。”

    (2) 效法

    宪禁于玉宫。——《周礼·天官》

    宪女史之典戒。——《寡妇赋》

    (3) 又如:宪写(仿效;模仿)

    (4) 制裁

    被宪者多结怨。——《南齐书》

    (5) 又如:宪墨(绳之以法)

    英文翻译

    constitution, statute, law

    方言集汇

    ◎ 粤语:h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