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车战部队。
《明史·太祖纪一》:“ 石抹宜孙 遣将率车师由 松溪 来援, 太祖 曰:‘道陿,车战适取败耳。’”
古 西域 国名。
汉宣帝 时,分其地为 车师 前后两部等,后皆属 西域 都护。 车师前部 治 交河城 , 后部 治 务涂谷 。 汉 设戊己校尉屯田 车师前王庭 。《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 匈奴 怨诸国共击 车师 ,遣左右大将各万餘骑屯田右地,欲以侵迫 乌孙 、 西域 。”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车师 、 月支 ,种类繁兮。”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车师 旧国,俯枕前庭;戊己遗墟,斜连后壁。”参阅《汉书·西域传下》。
引证解释
⒈ 车战部队。
引《明史·太祖纪一》:“石抹宜孙遣将率车师由松溪来援, 太祖曰:‘道陿,车战适取败耳。’”
⒉ 古西域国名。 汉宣帝时,分其地为车师前后两部等,后皆属西域都护。 车师前部治交河城,后部治务涂谷。汉设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参阅《汉书·西域传下》。
引《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 匈奴怨诸国共击车师,遣左右大将各万餘骑屯田右地,欲以侵迫乌孙、西域。”
南朝梁江淹《遂古篇》:“车师、月支,种类繁兮。”
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车师旧国,俯枕前庭;戊己遗墟,斜连后壁。”
车师的网络释义
车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ē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动词
(1) 乘车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量词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jū
名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1 ge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