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金屬
词语释义
轻金属
(1) 比重低的金属或合金(如铝、镁、钛和铍以及主要由上述一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合金)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一般指比重小于5的金属,如铝、镁、钙、钡等。各种轻金属的化学性质都很活泼,用途很广。铝、镁等轻金属的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
輕金屬的国语词典
比重在五以下的金属,称为「轻金属」。如钾、钠等。
輕金屬的网络释义
轻金属
輕金屬的翻译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ang1 [客英字典] kiang1 [海陆丰腔] kiang1 kin1 [东莞腔] kiang1 [台湾四县腔] kiang1 kin1 [陆丰腔] kiang1 [梅县腔] kiang1 kin1 [宝安腔] k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ang1 k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輕 | 去盈 | 溪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kʰĭɛŋ | khjeng/qie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形容词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6) 富贵 。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梅县腔] gim1 [东莞腔] gim1 [宝安腔] gim1 [陆丰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金 | 居吟 | 見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B | kĭĕm | kim/kym |
详细解释
shǔ
名詞
(1) (形聲。從尾,蜀聲。“尾”與身體相連。①(
)本義:連接。②類,族)(2) 種類。亦特指牲類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左傳·莊公十年》
土地平曠,屋捨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晋· 陶淵明《桃花源記》
(3) 又如:金屬;屬禽(分彆飛禽的種類)
(4) 親屬
是疾易傳染,遘者雖戚屬,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獄中雜記》
(5) 又如:家屬(户主外的家庭成員);軍屬;眷屬;屬從(指按親屬關係、繋而從其喪服);屬黨(親屬);屬姓(同宗);屬疏(宗族關係、繋疏遠)
(6) 儕輩。指同一類人
若屬皆且爲所虜。——《史記·項羽本紀》
有寧越徐尚蘇、囌秦杜赫之屬爲之謀。—— 漢· 賈誼《過秦論》
(7) 官屬;部屬
徒屬皆曰:“敬受命”。——《史記·陳涉世家》
六卿分職各率其屬。——《書·周官》
台謁當、噹以屬禮。——《明史·海瑞傳》
(8) 又如:下屬(部下);屬名(南北朝時,壯丁爲了逃避繁苛的賦役,多投身于豪門勢族爲附隸,稱爲屬名);屬彆(下屬的類彆);屬官(屬下的官吏);屬佐(指下屬佐助人員);屬役(僕役,傭人);屬部(部下,部屬)
(9) 生物分類係、繋統上所用的等級之一 。動植物分類以種爲單位,相近的種合爲屬,相近的屬合爲科
(10) 特指在十二屬相中的歸屬 。如:屬相
動詞
(1) 歸屬;隸屬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孤屬舒州宿鬆縣。——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屬邦(附屬國);屬心(誠心歸附);屬車(隨從的車輛。也稱副車);屬城(隸屬的縣城);屬婦(指妾);屬僚(屬下,部下)
(3) 係、繋;是
今營中槍彈火藥皆在榮賊之手,而營哨各官,亦多屬舊人。——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4) 又如:查明屬實
(5) 另見
zhǔ
動詞
(1) 繼續;連接(側重于互相銜接)
亡國破家相隨屬。——《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冠蓋相屬。——《史記·魏公子列傳》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异。——《水經注·江水》
挽炮車者,絡繹相屬。——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又如:屬纊(用新棉放在臨死病人鼻前,驗其是否有氣);屬界(毗連地帶);屬連(相連綴);屬志(猶連心);屬引(連續不斷);屬文(連綴字句爲文章);屬讀(連讀);屬聚(聚集);屬絲(連續之絲);屬好(結好);屬怨(結怨);前後相屬
(3) 綴輯;撰寫
屈平屬草稿未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衡少善屬文。——《後漢書·張衡傳》
(4) 又如:屬文(撰寫文章。屬句;屬章;屬筆);屬辭(撰寫詩文。屬咏);屬書(著作);屬對(詩文對仗);屬綴(著作);屬稿(起草文稿);屬詩(作詩)
(5) 使聚集在一起;集合
齊師將興, 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左傳》
(6) 又如:屬民(聚集民衆);屬兵(調集士兵);屬役(聚集下役);屬神(會聚群神);屬游(聚游);屬行(集結軍隊)
(7) 通“囑”。托付;委托
屬孟嘗君。——《戰國策·齊策四》
屬予作文以記之。——宋· 範仲淹《岳陽樓記》
屬巡鹽禦史。——《明史》
(8) 又如:屬請(請托);屬調(寄托的情調);屬纍(托付);屬國(委托國事);屬邦(付托國事);屬任(委任,任用);屬寓(寄托);屬吏(交給執法官吏處理);屬命(委身托命);屬情(寄情)
(9) 叮囑;告誡。後作“囑”
屬兒善藏之,勿遣俗子見。——陸游《北窗試筆》
(10) 又如:屬付(叮囑);屬令(告戒)
(11) 推托;借口
常屬疾不治事。——《資治通鑒》
(12) 又如:屬國(委弃國家;委托國事);屬疾(托病;生病)
(13) 通“矚”。關注
師屬之目。——《左傳·定公十四年》
則恐國人之屬耳目于我也。——《國語·晋語五》
坐者皆屬目卑下之。——《漢書·蓋寬饒傳》
(14) 佩帶
若不獲、穫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橐鞬,以與君周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15) 關連 神情與 蘇、囌、 黄不屬。—— 明· 魏學洢《核舟記》
(16) 跟隨
項王渡 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史記·項羽本紀》
(17) 通“注”(
)傾注。酌玄酒,三屬于尊。——《儀禮·士昏禮》
水屬不理孫。——《周禮·考工記·匠人》。鄭玄注:“屬,讀爲注。”
是時天雨,虹下屬宫中。——《漢書·燕剌王旦傳》
(18) 另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uk8 [客英字典] shuk8 chuk7 [海陆丰腔] shuk8 [梅县腔] shuk8 zhuk7 [东莞腔] suk8 [沙头角腔] suk8 [陆丰腔] shuk8 [台湾四县腔] suk8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z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燭 | 之欲 | 章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cjyuk/tjvk | tɕĭw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