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蹵蹈”。践踏;蹂躏。
汉 张衡 《南都赋》:“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排揵陷扃,蹵蹈 咸阳 。”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喋血》:“党案竟株连,痛今朝遭蹴蹈。”
指压倒。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斯拉夫 ﹞隐然有蹴蹈 拉丁 、凌驾 条顿 之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蹵蹈”。
⒉ 践踏;蹂躏。
引汉张衡《南都赋》:“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排揵陷扃,蹵蹈咸阳。”
清湘灵子《轩亭冤·喋血》:“党案竟株连,痛今朝遭蹴蹈。”
⒊ 指压倒。
引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斯拉夫﹞隐然有蹴蹈拉丁 、凌驾条顿之势。”
蹴蹈的网络释义
蹴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就声。本义:踩,踏)
(2) 同本义
蹴,蹑也。——《说文》
蹴,蹋也。以足逆蹋曰蹴。——《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3) 又如:蹴跑(践踏);蹴践(践踏);蹴踏(踩;踏)
(4) 踢 。如:蹴踏(踢);蹴球(踢球);蹴鞠(踢球)
(5) 追逐 。如:蹴讨(追迫讨伐);蹴击(跟踪追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uk7 [海陆丰腔] cuk7 [台湾四县腔] cuk7 [梅县腔] cuk7 chok7 [宝安腔] cok7 c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鼀 | 七宿 | 清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chiuk/ciuk | tsʰĭu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舀(
)声。本义:踩,踏)(2)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4) 顿足踏地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5)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6) 遵循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7)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克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8) 实行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10) 朝某方向走;行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11)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12) 乘;利用 。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6 to6 tau1 [梅县腔] tau1 tau5 [客英字典] tau1 tau5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o1 [台湾四县腔] tau5 to5 tau1 [宝安腔] tau1 [陆丰腔] tap8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導 | 徒到 | 定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dauh/daw | dʰ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