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额
词语释义
蹙额
(1) 不高兴或全神贯注时的皱眉头
词语解释
皱眉。愁苦貌。
《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蹙额道:‘我国家欠少商贾钱债,久不偿还,怎不辱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小奚怯行路,或蹙额瞋目,或出言怨咨,生恶其聒,嗾使先归。” 续范亭 《散步栖霞谷》诗:“言罢频蹙额,惆悵復徬徨。”
引证解释
⒈ 皱眉。愁苦貌。
引《宣和遗事》前集:“徽宗蹙额道:‘我国家欠少商贾钱债,久不偿还,怎不辱国?’”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小奚怯行路,或蹙额瞋目,或出言怨咨,生恶其聒,嗾使先归。”
续范亭《散步栖霞谷》诗:“言罢频蹙额,惆悵復徬徨。”
蹙额的国语词典
皱著眉头。
蹙额的网络释义
蹙额
蹙额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戚声。本义:紧迫,急促)
(2) 同本义
政事愈蹙。——《诗·小雅·小明》
(3) 又如:蹙变(急速变化)
(4) 困窘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蹙迫(困窘,窘迫);蹙境(边境防务窘迫)
(6) 愁苦的样子 。如:蹙怖(忧愁恐惧的样子);蹙然(忧愁不悦的样子)
(7) 局促不安的样子
蹙然衣粗食恶。——《荀子》
(8) 又如:蹙促(局促不安的样子)
(9) 狭窄,狭小 。如:蹙弱(迫窄弱小);蹙澳(水流狭窄弯曲)
动词
(1) 聚拢;皱缩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
(2) 又如:蹙恨(皱起眉头表示怨恨);蹙沓(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
(3) 逼迫;追逼
蹙也百里。——《诗·大雅·召旻》
(4) 又如:蹙迫(逼迫);蹙促(逼迫);蹙击(迫击;追击)
(5) 接近;迫近
今也日蹙国百里。——《诗·大雅·召旻》
(6) 又如:蹙迫(逼近)
(7) 缩小;减削
(8) 又如:蹙頞(缩鼻哭泣);蹙土(蹙地。损失国土);蹙动(皱缩)
(9) 通“蹴”。踢;踏
以足蹙路马刍,有诛。——《礼记·曲礼上》
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于驽马争路。——《南史·刘穆之传》
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苏轼《申王画马图》
(10) 又如:蹙鞠(踢球);蹙踏(踢;踩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k7 [客英字典] cuk7 [台湾四县腔] cuk7 [梅县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蹙 | 子六 | 精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tsĭuk | ciuk/zi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2) 同本义
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说文》
封说为龙頟侯。——《汉书·卫青传》
龙额。——《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3) 又如:额颅(额头,前额);额颅盖(前额);额花(妇女用来贴在额上的以纸、绢、玉等做成的装饰花);额黄(六朝至唐时的妇女,喜欢在额间涂上黄颜色作为装饰,称为额黄。也称“额山”)
(4) 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牌匾 。如:匾额;额名(在匾额上题写的名称);额籍(匾额与名录)
(5) 规定的数目 。如: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额外主事(明清各部中,等级最低的官员);额子(定额,规定的数目)
(6) 物体上首接近顶端的部分 。如:额子(无顶的头巾);碑额;崖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ia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