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不足。
三国 魏 伏义 《与阮籍书》:“或谓吾子英才秀发,邈与世玄,而经纬之气有蹇缺矣。”
引证解释
⒈ 犹不足。
引三国魏伏义《与阮籍书》:“或谓吾子英才秀发,邈与世玄,而经纬之气有蹇缺矣。”
蹇缺的网络释义
蹇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寒省声。本义:跛足)
(2) 同本义
蹇,跛也。——《说文》
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来连。——《素问·骨空论》
驾蹇驴而无策兮。——《楚辞·谬谏》
郤克偻,而鲁使蹇。——《史记·晋世家》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红装而蹇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蹇兔(不能急走的跛脚兔。比喻弱小者);蹇驴(走不快的羸弱之驴);蹇人上天(跛子登天。比喻不可能的事)
(4) 艰阻,不顺利
蹇侘傺而含戚。——《楚辞·九章·哀郢》
(5) 又如:蹇拙(艰险;不走运);蹇蹇(艰难、不顺遂的样子);蹇剥(艰困,比喻时运不好);蹇步(行走艰难);蹇连(艰难的样子)
(6) 通“謇”。口吃 。如:蹇言
(7) 傲慢 。如:偃蹇;骄蹇;蹇纵(傲慢放纵);蹇傲(高傲;傲慢)
(8) 正直的样子 。如:蹇辞(忠正耿直之言);蹇蹇(忠正耿直的样子)
(9) 行动迟缓 。如:蹇蹶(步履缓慢的样子);蹇缓(步履缓慢)
名词
(1) 劣马或跛驴
策蹇赴前程。——唐· 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2) 又如:蹇味儿(驴子的别称;蠢驴);蹇驴一鸣,荒鸡三号(天亮时。比喻事情见了分晓);蹇驴(跛蹇驽弱的驴);蹇蹄(劣马);蹇瘠(瘦弱的驴马)
(3) 姓
动词
骑驴
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n3 [客英字典] ken3 ken5 [宝安腔] ken3 [台湾四县腔] kien3 [梅县腔] kian3 [客语拼音字汇] g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湕 | 居偃 | 見 | 元開 | 上聲 | 阮 | 開口三等 | 臻 | 元 | kĭɐn | kianx/kiaa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缶(
),夬( )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缺,器破也。——《说文》
入休乎缺甃之崖。——《庄子·秋水》
周室既微,载籍残缺。——《汉书·艺文志》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诗·豳风·破斧》
(2) 又如:墙缺了一块;缺落(破损剥落);缺啮(折角,破损);缺坏(破缺损坏);缺触(残缺剥蚀);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一名兔唇);缺圮(残缺倒塌)
动词
(1) 短少;缺乏
缺王道之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于此微缺然。——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月缺,不圆的月亮);缺势(缺后角的一种坐垫);这本书缺两页
(3) 该到未到 。如:人都到齐了,一个不缺
名词
(1) 旧指官职的空额,后亦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如:补缺;缺位(职位空缺);缺项(缺门)
(2) 空隙;缺口
锋口为缺。——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缺呀(缺口开张貌)
(4) 亏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 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缺月(不圆之月);缺蟾(缺月)
(6) 缺陷。引申为遗憾
犹欲保残守缺。——《文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
(7) 又如:缺事(工作上的缺失;感到缺憾的事);缺限(缺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5 [海陆丰腔] kiet7 [东莞腔] ket7 [沙头角腔] kiet7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陆丰腔] kiat7 [梅县腔] kiet7 ket7 [宝安腔] k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闋 | 苦穴 | 溪 | 屑合 | 入聲 | 屑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khuet/quet | kʰiw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