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迒

tí háng [ ti hang]
注音 ㄊ一ˊ ㄏㄤˊ

词语释义

亦作“蹏迒”。蹄爪的痕迹。

词语解释

  1. 亦作“蹏迒”。蹄爪的痕迹。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黄帝 之史 苍頡 ,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清 卢虬 《灯花记》:“夫兰釭一什器耳,灯心一细草耳,而无端如四象之生八卦,如蹄迒之形文字,宁非至异哉?” 章炳麟 《訄书·订文》:“名实惑眩,将为之别异,而假蹏迒以为文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蹏迒”。蹄爪的痕迹。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苍頡,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清卢虬《灯花记》:“夫兰釭一什器耳,灯心一细草耳,而无端如四象之生八卦,如蹄迒之形文字,宁非至异哉?”
章炳麟《訄书·订文》:“名实惑眩,将为之别异,而假蹏迒以为文字。”

蹄迒的网络释义

蹄迒

  • 蹄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tí hánɡ,意思是蹄爪的痕迹。
  • 汉字详情

    [ti]
    部首: 717
    笔画: 16
    五笔: KHU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MYBB
    四角: 6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ń声。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2) 同本义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4) 指牲口 。

    (5)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蹄躈(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6) 兔网,捕兔的工具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庄子·外物》

    (7) 又如:蹄筌(蹄和筌。蹄是捕兔器,筌是捕鱼器)

    英文翻译

    hoof; leg of pork; little witch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2 ti2 [客英字典] ti2 tai2 [东莞腔] tai2 [客语拼音字汇] tai2 [宝安腔] tai2 [陆丰腔] tai3 [梅县腔] tai2 [台湾四县腔] tai2 ti2
    ◎ 潮州话:d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háng [hang]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YMPV
    仓颉: YYHN
    四角: 303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亢声。本义:兽迹)

    (2) 同本义

    迒,兽迹也。——《说文》

    兔其足迒。——《尔雅·释兽》

    轨尘掩迒。——张衡《东京赋》

    (3) 又如:陌迒(布满兽蹄迹印的田间小路);迒蹄(兽类的脚印)

    (4) 车迹 。如:轨迒(车轮之覆迹)

    (5) 道路 。如:迒杜(道路堵塞)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kangɣɔŋ

    蹄迒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