踶啮
繁体
踶齧
注音
ㄉ一ˋ ㄋ一ㄝˋ
词语释义
亦作“踶囓”。
词语解释
亦作“ 踶囓 ”。踢咬。
《晋书·庾峻传》:“牛马有踶啮者,恐伤人,不货於市。” 唐 韩愈 《画记》:“於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怒相踶啮者。”《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军中推行军司马 张佶 为帅, 佶 将入府,乘马輒踶囓,伤 佶 髀。” 宋 曾慥 《类说·画后品》:“ 北齐 杨子华 画马於壁,每夕必踶囓长鸣,如索水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踶囓”。踢咬。
引《晋书·庾峻传》:“牛马有踶啮者,恐伤人,不货於市。”
唐韩愈《画记》:“於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怒相踶啮者。”
《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军中推行军司马张佶为帅, 佶将入府,乘马輒踶囓,伤佶髀。”
宋曾慥《类说·画后品》:“北齐杨子华画马於壁,每夕必踶囓长鸣,如索水草。”
踶啮的网络释义
踶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踢
怒则分背相踶。——《庄子·马蹄》
(2) 又如:踶蹶(用蹄踢);踶马(常用后蹄踢人的烈性马)
(3) 踏;踩 。如:踶地(踩地)
英文翻译
paw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t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ti5 [客英字典] ti2 ti5 [海陆丰腔] ti2 ti5 [梅县腔] ti2
◎ 潮州话:di6 do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ti5 [客英字典] ti2 ti5 [海陆丰腔] ti2 ti5 [梅县腔] ti2
◎ 潮州话:di6 d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豸 | 池爾 | 澄 | 支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driex/dyee | ɖʰ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
)声。本义:用嘴咬)(2) 同本义
囓,噬也。——《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
武卧啮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众蛇竞来,啮索且断。——《后汉书·费长房传》
勚感涕,因啮指流血。——《新唐书·李勚传》
以啮人,无御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啮指(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啮咬(啃咬。比喻折磨);啮啃(啃咬);啮齿(咬牙切齿);啮噬(咬嚼);啮心(比喻痛苦至极);啮雪吞毡(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啮臂(咬臂出血;以示诚信和坚决)
(4) 侵蚀
水皆啮石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汉水啮古根。——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
英文翻译
bite, gn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ngat6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
◎ 潮州话:ngeg4(ngurk) [揭阳、潮阳]ngiag4(ngi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