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

cǎi tà [ cai ta]
注音 ㄘㄞˇ ㄊㄚˋ

词语释义

1.跴踏,践踏。 2.作践,欺侮。 3.实地察看。

词语解释

  1. 亦作“跴踏”。踩;践踏。

    赵树理 《三里湾·老五园》:“贩菜的人和牲口每天踩踏着路旁的庄稼。” 蹇先艾 《水葬》:“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踏了你的脚跟。”《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 荣 寧 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并两处执事人等,或有跟随着入朝的,或有朝外照理下处事务,又有先跴踏下处的,也都各各忙乱。”

  2. 作践,欺侮。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九章:“ 有威婆子 横了矮婆子一眼,不服气地说:‘人走了衰运,连你骗人骗鬼的人也来踩踏啦,哼!’”

  3. 实地察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跴踏”。

⒉ 踩;践踏。

赵树理《三里湾·老五园》:“贩菜的人和牲口每天踩踏着路旁的庄稼。”
蹇先艾《水葬》:“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踏了你的脚跟。”
《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荣寧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并两处执事人等,或有跟随着入朝的,或有朝外照理下处事务,又有先跴踏下处的,也都各各忙乱。”

⒊ 作践,欺侮。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九章:“有威婆子横了矮婆子一眼,不服气地说:‘人走了衰运,连你骗人骗鬼的人也来踩踏啦,哼!’”

⒋ 实地察看。

踩踏的国语词典

践踏。

如:「请勿踩踏草坪。」

踩踏的网络释义

踩踏

  • 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个活动过程中,因聚集在某处的人群过度拥挤,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数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控制、制止的混乱场面。
  • 踩踏的翻译

    英语: to trample on
    德语: zertreten (V)​

    踩踏造句

    川流不息的人们一涌而上,瞬间城门被踩踏。
    一个象狗一样任人踩踏的奴隶,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一个技惊天下天下武林杀手。
    这条泰安电力人顶风冒雪、忍饥挨饿、奔波跋涉在茫茫的荒郊旷野、高山峻岭,一脚一脚踩踏出来的路,被人们称为“登泰山的第五条路”。
    此人奔到了檀溪岸边,白马面对滔滔河水,却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嘶鸣,马蹄急速的原地踩踏,一幅踯躅不敢向前的样子。
    有目击真称,踩踏是发生在一座桥上,其时,该桥已经过分拥挤了。
    看来船泊在这里很久很久都没人动过了,平时摇桨人频繁踩踏的船尾有些黯黑的苔痕,像过往的时光一样黯淡。
    九五年发生在省城朝华公园的踩踏事件,你们知道么?
    闻令观看倒车镜,没有危险再开灯,方向逐渐靠路边,右脚轻轻踩踏板。车速降半踩离合,刹车缓缓停路边,正确操纵方向盘,保障四轮都向前。
    另外,千万不可触摸泰国人的头,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也不可踩踏他人家和寺庙的门槛,那样会被视为不吉利。
    说大部分死亡是烧伤、吸入性损伤及逃亡导致的踩踏造成的,俱乐部只有一扇门供出入。
    同时,在景区的工作人员也会极其负责的监督游客,不要走下栈道,踩踏草地。
    杜伊斯堡的安全官员沃尔夫冈。拉贝对媒体说,参加音乐节的人数众多,踩踏事件发生之后仍然很难疏散人群。
    一些跑的慢的蛮兽,或者撞在古树上面,没有将古树撞断的而停留在原地的,直接被后面蜂拥而来的蛮兽给淹没,血光绽溅,骨头被踩踏的咔咔直响。
    在杜伊斯堡举行的“爱的大巡游”上,狂欢者在经过一个隧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恐慌而发生踩踏事故。
    前面有三条岔路,两条山路平坦宽阔,而另一条则崎岖蜿蜒,似乎是山民于无意间踩踏出来的捷径一般。
    您总是默默无语,像一座高山,在风雪中挺拔,在寂寞中坚守,在踩踏中延伸;您总是独自沉静,像一尊雕塑,静成一棵松,静成一道岭,静成一条路。今天是爸爸节祝您快乐!
    此时塌陷处附近的地面上全是泥水,虽然已经铺上了草垫子,但由于踩踏的人过多,已经有水开始往上渗。
    羊群杂乱无序,叫声中带着慌乱,踩踏着冬季干旱的小道激起阵阵烟尘。
    在这里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也有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
    他踩踏着曲折小路走进林中,往前走了不久,路突然没了,他有意上山看看,怎能如此返回,也不管前方有路没路,披荆斩棘继续向前。

    汉字详情

    cǎi [cai]
    部首: 717
    笔画: 15
    五笔: KHES
    五行:
    仓颉: RMBD
    四角: 621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踩踏;脚底接触地面或物体 。如:踩油门;一脚踏在凳子上,另一脚踩在桌子上;别踩庄稼

    (2) 走,行走 。如:踩软索(走绳。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

    英文翻译

    step on

    方言集汇

    ◎ 粤语:caai2 co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i3 [cai2]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海陆丰腔] cai3 [cai2] [梅县腔] cai3 [宝安腔]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tà,tā [ta,ta]
    部首: 717
    笔画: 15
    五笔: KH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MEA
    四角: 62169

    详细解释

    动词

    (1) 落下 。如:蹋顿(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2) 下垂 。如:蹋翼(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的样子)

    (3)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足,沓( )声。本义:足着地;踩 )

    (2) 同本义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3)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4) 边走边唱;打拍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 王建《水夫谣》

    (5) 又如:踏场(按照乐调节拍舞蹈);踏臂(连臂而歌,踏地打节拍);踏蹄(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6) 查,勘察 。又如:踏逐(寻求,觅取);踏验(实地勘察);踏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踏缉(察访搜捕);踏察(勘察,探测)

    (7) 迈步 。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时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动);踏踵(漫步);踏屣(犹行步);踏实(行步稳健;落实)

    (8) 吞咽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唐· 李贺《感讽五首》

    (9) 跟随 。如:踏肩(一个紧接一个);踏故习常(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10) 游赏 。如:踏花(踏青,游春);踏赏(踏青赏景)

    (11) 踢 。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

    (12) 蹬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名词

    (1) 脚凳,搁脚的矮几 。如:踏床(置于床前搁脚的小凳,用来防潮寒之气侵入脚底);踏床板(踏床);踏垫(门口除鞋尘的垫子);踏凳(踏脚凳)

    (2) 鞋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温庭筠《观舞妓》

    (3) 另见

    英文翻译

    step on, trample, tread on, walk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p8 [梅县腔] tap8 [海陆丰腔] tap8 [台湾四县腔] tap8 [宝安腔] tap8 [陆丰腔] tap8 [东莞腔] tap8 [客英字典] tap8 [客语拼音字汇] dad6 tab6
    ◎ 潮州话:d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合入聲開口一等tʰɒpt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