踦踦
注音
一ˇ 一ˇ
词语释义
1.行走困顿貌。
词语解释
行走困顿貌。
清 杨揆 《病兵吟》:“路长官马力苦疲,徒步牵马行踦踦。”
特立,独立。
唐 卢仝 《月蚀》诗:“西方攫虎立踦踦,斧为牙,凿为齿,偷牺牲,食封豕。”原书注:“音几。”
引证解释
⒈ 行走困顿貌。
引清杨揆《病兵吟》:“路长官马力苦疲,徒步牵马行踦踦。”
⒉ 特立,独立。
引唐卢仝《月蚀》诗:“西方攫虎立踦踦,斧为牙,凿为齿,偷牺牲,食封豕。”
原书注:“音几。”
踦踦的网络释义
踦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膝顶住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庄子·养生主》
(2) 又如:踦踦(一方抵撑,一方拉引。拼博争持的样子)
(3) 倚立 。如:踦户(倚门);踦闾(倚门,紧挨着门)
英文翻译
the shin; to pierce; to t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hei2 j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梅县腔] k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梅县腔] 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㩻 | 去奇 | 溪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khie/qye | kʰ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膝顶住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庄子·养生主》
(2) 又如:踦踦(一方抵撑,一方拉引。拼博争持的样子)
(3) 倚立 。如:踦户(倚门);踦闾(倚门,紧挨着门)
英文翻译
the shin; to pierce; to t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hei2 j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梅县腔] k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梅县腔] 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㩻 | 去奇 | 溪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khie/qye | k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