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踏莎行》词牌的省称。
宋 苏轼 《次韵杨褒早春》:“不辞瘦马骑衝雪,来听佳人唱《踏莎》。”参见“ 踏莎行 ”。
引证解释
⒈ 《踏莎行》词牌的省称。参见“踏莎行”。
引宋苏轼《次韵杨褒早春》:“不辞瘦马骑衝雪,来听佳人唱《踏莎》。”
踏莎的网络释义
踏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ā
动词
(1) 落下 。如:蹋顿(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2) 下垂 。如:蹋翼(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的样子)
(3) 另见
tà
动词
(1) (形声。从足,沓(
)声。本义:足着地;踩 )(2) 同本义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3)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4) 边走边唱;打拍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 王建《水夫谣》
(5) 又如:踏场(按照乐调节拍舞蹈);踏臂(连臂而歌,踏地打节拍);踏蹄(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6) 查,勘察 。又如:踏逐(寻求,觅取);踏验(实地勘察);踏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踏缉(察访搜捕);踏察(勘察,探测)
(7) 迈步 。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时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动);踏踵(漫步);踏屣(犹行步);踏实(行步稳健;落实)
(8) 吞咽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唐· 李贺《感讽五首》
(9) 跟随 。如:踏肩(一个紧接一个);踏故习常(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10) 游赏 。如:踏花(踏青,游春);踏赏(踏青赏景)
(11) 踢 。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
(12) 蹬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名词
(1) 脚凳,搁脚的矮几 。如:踏床(置于床前搁脚的小凳,用来防潮寒之气侵入脚底);踏床板(踏床);踏垫(门口除鞋尘的垫子);踏凳(踏脚凳)
(2) 鞋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温庭筠《观舞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p8 [梅县腔] tap8 [海陆丰腔] tap8 [台湾四县腔] tap8 [宝安腔] tap8 [陆丰腔] tap8 [东莞腔] tap8 [客英字典] tap8 [客语拼音字汇] dad6 tab6
◎ 潮州话:da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錔 | 他合 | 透 | 合 | 入聲 | 合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tʰɒp | thop |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suō
名词
(1)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 同本义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3)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4) 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动词
(1) 花叶脱落,凋谢
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 陆龟蒙《杞菊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1 sa1 [梅县腔] so1 [台湾四县腔] so1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so1 [客英字典] so1 [东莞腔] sa1 [宝安腔] sa1 | so1
◎ 潮州话:思窝1 思亚1 ,so1 s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莎 | 蘇禾 | 心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sua | su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