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脚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地板。
《西游补》第二回:“那个楼臺,真造得齐齐整整,上面都是白玉板格子,四边青琐弔窓……下面踏脚板,还是金缕紫香檀。”
安置于车沿、床前等处便于上下的设备。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八章:“﹝ 郝又三 ﹞也系好了湖色花缎夹裤腰,正站在踏脚板上。” 茅盾 《陀螺》:“呜!呜!一辆汽车又在弄堂口驶过。联想到的是大概有两杆盒子炮站在车旁的踏脚板上,多么威风!”
比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郁达夫 《茑萝行》:“若为一点毫无价值的浮名,几个不义的金钱,要把良心拿出来去换,要牺牲了他人作我的踏脚板,那也何苦哩!” 黄谷柳 《虾球传·订密约发假誓》:“利用她做一道通到 马专员 身上去的桥梁,当她做踏脚板,走走内线。”
引证解释
⒈ 地板。
引《西游补》第二回:“那个楼臺,真造得齐齐整整,上面都是白玉板格子,四边青琐弔窓……下面踏脚板,还是金缕紫香檀。”
⒉ 安置于车沿、床前等处便于上下的设备。
引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八章:“﹝郝又三﹞也系好了湖色花缎夹裤腰,正站在踏脚板上。”
茅盾《陀螺》:“呜!呜!一辆汽车又在弄堂口驶过。联想到的是大概有两杆盒子炮站在车旁的踏脚板上,多么威风!”
⒊ 比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引郁达夫《茑萝行》:“若为一点毫无价值的浮名,几个不义的金钱,要把良心拿出来去换,要牺牲了他人作我的踏脚板,那也何苦哩!”
黄谷柳《虾球传·订密约发假誓》:“利用她做一道通到马专员身上去的桥梁,当她做踏脚板,走走内线。”
踏脚板的网络释义
踏脚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ā
动词
(1) 落下 。如:蹋顿(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2) 下垂 。如:蹋翼(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的样子)
(3) 另见
tà
动词
(1) (形声。从足,沓(
)声。本义:足着地;踩 )(2) 同本义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3)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4) 边走边唱;打拍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 王建《水夫谣》
(5) 又如:踏场(按照乐调节拍舞蹈);踏臂(连臂而歌,踏地打节拍);踏蹄(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6) 查,勘察 。又如:踏逐(寻求,觅取);踏验(实地勘察);踏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踏缉(察访搜捕);踏察(勘察,探测)
(7) 迈步 。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时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动);踏踵(漫步);踏屣(犹行步);踏实(行步稳健;落实)
(8) 吞咽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唐· 李贺《感讽五首》
(9) 跟随 。如:踏肩(一个紧接一个);踏故习常(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10) 游赏 。如:踏花(踏青,游春);踏赏(踏青赏景)
(11) 踢 。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
(12) 蹬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名词
(1) 脚凳,搁脚的矮几 。如:踏床(置于床前搁脚的小凳,用来防潮寒之气侵入脚底);踏床板(踏床);踏垫(门口除鞋尘的垫子);踏凳(踏脚凳)
(2) 鞋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温庭筠《观舞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p8 [梅县腔] tap8 [海陆丰腔] tap8 [台湾四县腔] tap8 [宝安腔] tap8 [陆丰腔] tap8 [东莞腔] tap8 [客英字典] tap8 [客语拼音字汇] dad6 tab6
◎ 潮州话:da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錔 | 他合 | 透 | 合 | 入聲 | 合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tʰɒp | thop |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腳 | 居勺 | 見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kiak | kĭa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 同“版”。木板
板,木片也。——《玉篇》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3)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4)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6)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7)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8)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9) 板筑用的夹板
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10)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11)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12) 又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3)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14)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5)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16)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17) 姓
形容词
(1)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2)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动词
(1) 表情上保持严肃 。如:板着脸
(2) 结成硬块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尊称戏剧演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an3 [海陆丰腔] ban3 [东莞腔] ban3 [沙头角腔] ban3 [梅县腔] ban3 [陆丰腔] ban3 [客英字典] ban3 [宝安腔] ban3 [台湾四县腔] b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版 | 布綰 | 幫 | 刪開 | 上聲 | 潸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pan | pranx/pe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