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地

tà dì [ ta di]
注音 ㄊㄚˋ ㄉ一ˋ

词语释义

亦作'蹋地'。亦作'蹹地'。 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 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 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词语解释

  1. 亦作“蹋地”。亦作“蹹地”。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

    《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 灵安庙 ,是日吹塤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后汉书·东夷传》:“舞輒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

  2. 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地驱歌乐辞》:“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隋 慧远 《涅槃经义记》卷一:“世人悲怨,相别种种:或有拍头,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时拍颊,或復蹹地。”《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子即迴,踏地叫唤。”

  3. 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明 徐渭 《渔阳三弄》:“ 禰 ( 禰衡 )对 曹 ( 曹操 )蹋地坐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蹋地”。亦作“蹹地”。

⒉ 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

《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安庙,是日吹塤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
《后汉书·东夷传》:“舞輒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

⒊ 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地驱歌乐辞》:“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隋慧远《涅槃经义记》卷一:“世人悲怨,相别种种:或有拍头,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时拍颊,或復蹹地。”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子即迴,踏地叫唤。”

⒋ 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明徐渭《渔阳三弄》:“禰(禰衡 )对曹(曹操 )蹋地坐介。”

踏地的国语词典

蹬脚。感情激动时的动作。

踏地的网络释义

踏地

  • 踏地的释义是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出自《赵飞燕外传》
  • 踏地造句

    他的脚掌猛一踏地,追风掣电般的奔袭向徐利。
    读书像是巨人的眼睛,可以让她他看的更远;读书又如一场恋爱,让人死心踏地的经营;读书犹如穿梭于浩瀚的大海,使人心情愉快。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恩,她那个狐媚子,巴不得每天都要认识一个帅哥,让后一个一个的甩,不知道用了什么妖术,让一个个男人怎么死心踏地。
    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下车伊始就乱发议论、脚踏地头就举起火把,这样的领导也只能召人白眼。
    林朝阳当然不认为自己的魅力值爆满,那些尚未见面的家伙只是听了阿武对自己的介绍就死心踏地的跟着自己,或许有机会找上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帮阿武。
    就在嬴天一细细回想自己的过往时,一阵催促声突然远远传来,伴随着马蹄踏地声和车轮的吱嘎声。
    李创却寥寥数语便能叫兄弟们心服口服,死心踏地地跟随李创,并为他卖命,就这一点,没有不服。
    域美眉死心踏地的跟在你们的屁屁后面混,老子绝不拦阻,让你们带回中原去!
    它的前肢适应了抓握功能,而且能快速爬上树木。当许多大型的陆生动物到处踩踏地面和寻找食物时,这种能耐就必须手到擒来。
    人,应当象“人”一样,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
    书简—书柬踏实—塌实死心塌地—死心踏地。
    好,我如今已经传了一式‘神打’!只要你骈指引天,右脚踏地,再念我刚刚说的咒语就能招请漫天神佛下来保佑你!
    现在初出家门、举目无亲,正是一个女孩子最脆弱的时候,这时稍微有一个男孩子走上前去安慰安慰她,往后她就会死心踏地的跟着谁!
    要想壮志凌云,先要脚踏地。
    山有情水有意,精心培育一个你,头顶天脚踏地,大千世界任你行。生命可贵,值得珍惜,感恩地球,永远的母亲!世界地球日,实际行动表谢意,我看好你!
    药力,身体站立着,如龙似虎,践踏地面,满地游走,正是刚才学到的“龙形飞虎步”。
    爱情诀窍;魂绕梦牵,想你;死心踏地,对你;忠贞不渝,爱你;痴心绝对,追你;海枯石烂,等你;呼天唤地,问你,嫁给我是否可以。
    刘小姐,估计对那小子死心踏地了。
    第六,对死心踏地的汉奸及借刀杀人分子,应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消灭。

    汉字详情

    tà,tā [ta,ta]
    部首: 717
    笔画: 15
    五笔: KH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MEA
    四角: 62169

    详细解释

    动词

    (1) 落下 。如:蹋顿(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2) 下垂 。如:蹋翼(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的样子)

    (3)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足,沓( )声。本义:足着地;踩 )

    (2) 同本义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3)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4) 边走边唱;打拍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 王建《水夫谣》

    (5) 又如:踏场(按照乐调节拍舞蹈);踏臂(连臂而歌,踏地打节拍);踏蹄(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6) 查,勘察 。又如:踏逐(寻求,觅取);踏验(实地勘察);踏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踏缉(察访搜捕);踏察(勘察,探测)

    (7) 迈步 。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时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动);踏踵(漫步);踏屣(犹行步);踏实(行步稳健;落实)

    (8) 吞咽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唐· 李贺《感讽五首》

    (9) 跟随 。如:踏肩(一个紧接一个);踏故习常(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10) 游赏 。如:踏花(踏青,游春);踏赏(踏青赏景)

    (11) 踢 。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

    (12) 蹬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名词

    (1) 脚凳,搁脚的矮几 。如:踏床(置于床前搁脚的小凳,用来防潮寒之气侵入脚底);踏床板(踏床);踏垫(门口除鞋尘的垫子);踏凳(踏脚凳)

    (2) 鞋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温庭筠《观舞妓》

    (3) 另见

    英文翻译

    step on, trample, tread on, walk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p8 [梅县腔] tap8 [海陆丰腔] tap8 [台湾四县腔] tap8 [宝安腔] tap8 [陆丰腔] tap8 [东莞腔] tap8 [客英字典] tap8 [客语拼音字汇] dad6 tab6
    ◎ 潮州话:d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合入聲開口一等tʰɒpthop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

    踏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