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不前

chóu chú bù qián [ chou chu bu qian]
繁体 躊躇不前
注音 ㄔㄡˊ ㄔㄨˊ ㄅㄨˋ ㄑ一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成语辨析

踌躇不前与“裹足不前”、“停滞不前”有别:踌躇不前因犹豫而不敢前进;“裹足不前”多因有某种顾虑而不敢前进;“停滞不前”只表示停顿下来不前进。

成语用法

踌躇不前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踌躇不前的网络释义

踌躇不前

  • 踌躇不前:中国汉语成语
  • 踌躇不前:2003年澳大利亚电视电影
  • 踌躇不前 (中国汉语成语)

  • 踌躇不前(chóu chú bù qián)是一个中国汉语成语,踌躇不前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决,不敢前进。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 踌躇不前的翻译

    日语: ためらう
    俄语: топтáться на мéсте

    踌躇不前造句

    她这个人总是踌躇不前,不论做什么事情。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的态度一直是犹豫不决,踌躇不前,因为风险性太大了。
    以上每句话,刚开始也许很难真正渗透入你的生活,但是如果你慢慢吸收这些教训,每次领悟一句话,慢慢的你将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不要踌躇不前,试试看。
    他要去南方的主意已经定了,但有些琐碎的事情没有处理妥当,所以踌躇不前。
    关键时刻,战士们争先恐后,没有一个踌躇不前的。
    青春就是这么一回事,尽管受挫或踌躇不前,也能不畏惧挑战新鲜事,打造出崭新的创意!
    士兵们在猛烈的炮击下踌躇不前.
    徘徊不前停止不前且踌躇不前;畏缩不前.
    这些困难和差异不应该使我们踌躇不前.
    千夏站在周宅的铁门外,踌躇不前。
    书生有些紧张,和踌躇不前的样子。
    正当我踌躇不前时,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好像是王大嫂。
    你越踌躇不前,恐惧就会越快向你扑来。
    两人走到那个大老鼠洞的时候,罗宾正带着一群人在那踌躇不前。
    那大汉见到了众人踌躇不前,更为得意,大喝了一声,“起!”。
    秦风武白质的大手踌躇不前的缓缓将那张奇异的面罩拿在了手中,而后缓缓戴在了脸上。
    水至清则无鱼,蝶仙此种做法,出于自我保护意识,无形中使幻真踌躇不前,难下决断。
    我怒视着那几个踌躇不前的烂仔道。
    见小九九似乎有些害怕这个男子,踌躇不前,高云南也急了。
    银洛踌躇不前,犹豫着要不要做出决定命运的选择。

    汉字详情

    chóu [chou]
    部首: 717
    笔画: 14
    五笔: KHDF
    五行:
    仓颉: RMQKI
    四角: 65140

    详细解释

    (2) (形声。从足,夀声。本义:踌躇;徘徊)

    英文翻译

    hesitate, falter; smug, self-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cau4

    宋本广韵

    chú [chu]
    部首: 717
    笔画: 18
    五笔: KHAJ
    五行:
    仓颉: RMTJA
    四角: 64164

    详细解释

    (形声。从足,著声。踌躇:参“踌”字)——见“踌躇”( chóchú)

    英文翻译

    hesitate, falter, be undecided

    方言集汇

    ◎ 粤语:cyu1 cy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2 [客英字典] chu2 [海陆丰腔] chu2 [梅县腔] chu2 chiu2 [客语拼音字汇] cu1 c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ɖʰĭodrio/div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qián [qian]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E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LN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zʰienzen/dz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