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球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同“跷毬”。宋 代单毬门蹴鞠比赛中队员职责称谓之一。专司挟住同伴踢来的毬,并向毬头供毬打门。也称骁色、色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筑毬三十二人。左军一十六人:毬头 张俊 、蹺毬 王怜 、正挟 朱选 、头挟 施泽 、左竿网 丁詮 、右竿网 张林 、散立 胡椿 等。”
引证解释
⒈ 同“跷毬”。宋代单毬门蹴鞠比赛中队员职责称谓之一。专司挟住同伴踢来的毬,并向毬头供毬打门。也称骁色、色挟。
引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筑毬三十二人。左军一十六人:毬头张俊 、蹺毬王怜 、正挟朱选 、头挟施泽 、左竿网丁詮 、右竿网张林 、散立胡椿等。”
跷球的网络释义
跷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尧声。本义:举足)
(2) 同本义
蹻,举足行高也。从足,喬声。——《说文》
可蹻足而待也。——《汉书·高帝纪》
莫不蹻足抗首。——扬雄《长杨赋》
(3) 又如:跷蹄辇脚(高举脚,轻落足);跷着腿坐着;跷足(举足);跷腿(抬脚举步)
(4) 竖起 。如:跷大拇指夸他好
(5) 踮起脚后跟
跷起脚来,把一个一个脸面都看遍,哪个也不是菊英。—— 赵树理《三里湾》
(6) 又如:跷足(踮起脚跟)
(7) 跛
他一跷一拐地努力走着。——茅盾《脱险杂记》
(8) 又如:跷足(跛足);跷脚(跛足;瘸腿)
(9) 用同“翘”。向上昂起 。如:跷生生(翘竖尖耸的样子) 迈步;跨步 。如:跷蹀(犹奔走)
名词
(1) 高跷 。在传统戏剧、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高者三四尺,低者尺余。如:跷工(戏曲、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伐的基本功) “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求声。本义:美玉)
(2) 同本义
球,玉磬也。——《说文》。按,古以为磬,亦为笏,亦为刀室饰。
球琳琅珰。——《书·禹贡》。郑注:“美玉也。”
天球。——《书·顾命》。郑注:“雍州所贡之玉色如天者。”
(3) 如:球琳(球与琳,都是美玉名);球玉(美玉);球琲(玉串);球府(玉府。古代皇室藏宝之府库);球琳器(比喻贤才);球璧(泛指珍宝);球玉(玉磬);球音(玉磬的声音);球琳(玉磬)
(4) 同“毬”。鞠, 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具。今泛指某些圆球形的体育用品 。如:篮球;足球;乒乓球。亦指球类运动
(5) 以半圆的直径为轴,使半圆旋转一周而成的立体 。如:球体
(6) 泛指球形或接近球形的物体 。如:眼球;气球;棉球;球球(兽角弯曲貌)
(7) 指星球 。如:月球;地球;球籍(指生存地球上的资格)
(8) 通“捄”。法
受大球小球,为下国缀旒。——《诗·商颂·长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东莞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