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皆知

lù rén jiē zhī [ lu ren jie zhi]
注音 ㄌㄨˋ ㄖㄣˊ ㄐ一ㄝ ㄓ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路人皆知 lùrén-jiēzhī

(1) 比喻人人都知道

be known to all;everybody know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成语用法

路人皆知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引证解释

⒈ 后以“路人皆知”指某些人的用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沉 、尚书王经 、散骑常侍王业,谓曰:‘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清黄宗羲《御史余公墓志铭》:“尾大末强,路人皆知,不敢声扬,公独奋笔。”
《野叟曝言》第七二回:“秦檜之恶,路人皆知。”

路人皆知的网络释义

路人皆知

  • 路人皆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ù rén jiē zhī,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路人皆知的翻译

    日语: だれもかれも知(し)っている

    路人皆知造句

    我的心意路人皆知,那就是一心一意,一丝不苟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为他掩饰。
    别再拿班做势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皆知,找工作现在很难。困难的时候尽显”创意“本色!对不对?
    月之女神千恩万谢,过得许久才安心离去,那一份开心兴奋真是路人皆知。
    孙悦与前“青春美少女“成员张如意深夜马路幽会,车中大玩无间道,震得路人皆知,孙悦让“车震门”红遍网络,甚至走向国际。
    球员和教练组之间关系紧张现在已经路人皆知,而卡佩罗处理门将问题的束手无措则是主要原因。
    比起李冰冰,侯佩岑算是隐藏不深的炒作者。她一心要借周杰伦出名的用意,早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全天下就只剩周杰伦自己蒙在鼓里而已。
    普天之下,有彝人的地方必有音乐,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张飞扬还说什么自己是雄狮,而张雪是母狮子,这个不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吗?张雪如果有选择,根本不会选择这个张飞扬做宿主。
    你还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你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悲伤,无处遁形。
    你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狼狈无处遁形。
    他说道,楼主作为包子男的同伙,发如此肉麻的主贴为包子男进行吹捧,其用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为什么零点乐队的主唱周晓鸥演起了电视剧?音乐市场已死的事实路人皆知,曾经的经典,是因为有曾经的年代,名利弥漫的浮躁当下,又怎能出现惊世之作。
    充当拉线撮合的“阿婶”,鼓起如簧之舌,而被相睇的往往是刚及芳龄的小家碧玉,“阿婶”引领入房,看方多加挑逗,其醉翁之意,路人皆知。
    春光烂漫无限美,姹紫嫣红春满园。一枝红杏出墙来,路人皆知春来到。快乐心情诉不尽,唱歌跳舞尽情闹。我把祝福也送到,愿你天天快乐心情好!
    泰尔亲王都不敢往下想了,那表情,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你可以继续玩世不恭,你可以继续做你的行尸走肉,你可以不用追求你的幸福,只因你的寂寞路人皆知,但请你别破坏别人的幸福行吗。
    南面精灵森林虽无大动作,但也是屯兵百万驻扎关外,其心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时机成熟便将发起狂涛骇浪的攻击。

    汉字详情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jiē [jie]
    部首: 501
    笔画: 9
    五笔: XXR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PPHA
    四角: 22602

    详细解释

    副词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予及女皆亡。——《书·汤誓》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英文翻译

    all, every, everybod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i1 [客英字典] gai1 [陆丰腔] gai1 [东莞腔] gai1 [海陆丰腔] gai1 [梅县腔] giai1 [台湾四县腔] gai1 [宝安腔] g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iai1 gie1
    ◎ 潮州话:g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諧皆開平聲開口二等krai/kaeikɐi
    zhī,zhì [zhi]
    部首: 518
    笔画: 8
    五笔: TDK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KR
    四角: 86800

    详细解释

    zhī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英文翻译

    know, perceive, compreh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zi3
    ◎ 客家话:[陆丰腔] di1 [梅县腔] di1 [台湾四县腔] di1 zi1 [东莞腔] di1 [海陆丰腔] di1 zhi1 [宝安腔] di1 | zi5 [沙头角腔] di1 [客英字典] zhi1 di1 [客语拼音字汇] di1 ji1 zi1
    ◎ 潮州话:之埃1 多衣3 多衣1 , zai1(tsai) di3(tì)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移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ţĭetrie/tye